天造地設一雙人 粵劇名伶任劍輝白雪仙

人氣 1937
標籤:

【大紀元12月25日電】(大紀元記者洪祥薇綜合報導)經歷世間凡多事體﹐誰還能伴她睡前唱做一番戲呢﹖「花旦王」白雪仙的任姐去了﹐半個世紀的一生一世的藝術夥伴和知己好友﹑香港無人不知的任劍輝至今仙逝已一十六載﹐然而任劍輝白雪仙合作的經典粵劇則是永照後世﹐她倆的四大名劇中《帝女花》、《紫釵記》除了於一九五八、五九年分別拍成電影外,《再世紅梅記》亦於一九六零、六二、六六年灌錄成唱片。而《蝶影紅梨記》借助於拍成電影兼有電影原聲唱片問世,且多年來經常見於銀幕。 而同樣出身粵劇世家的任白之間的情與緣則也算是「天教誰春」了。

美玉仙葩一朝逢

從1937年澳門的新聲劇團結緣,任白二人一個正印小生,一個二幫花旦,演出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在白雪仙的回憶文字裡﹐「劉培基說我下一輩子都願意再做白雪仙﹐是的﹐要是再遇上任姐這麼一個好拍檔好朋友和我的藝術夥伴﹐我願意生生世世都做白雪仙。 」據說當年﹐白雪仙居於澳門時節﹐彼時她隸屬日月星劇團,為陳艷儂之副。一晚,當她演戲時瞥見任劍輝在第三行位看戲,但完場後,卻不見了座中人﹐失望的回到後台﹐乍見任劍輝就坐在她的箱位旁,驚喜之餘﹐白雪仙顧不得洗粉卸裝忙著招呼﹐這是任探望白的一幕。

另一幕則見於白雪仙的探班﹐「初見任姐時﹐我十五歲﹐她三十歲﹐比我大十五歲﹐……任劍輝當年已經很紅﹐我聽過她的名字很久了。……她是「新聲」的文武生﹐名氣大得不得了﹐戲迷往後台送燕窩的有﹐送魚翅的有﹐起初的印象就是這樣﹐之後她訂了我去演戲﹐很難說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只能說這是「緣遇」來的。」

從此﹐美玉仙葩一朝逢﹐知音﹐伴侶﹐寂寞寥落﹑繁華熱鬧共擔﹐誠如 《一生 一代 一雙 人 風雨杳如年——任白 》一文中提到的﹐「已超越普通意義上的姐妹深情,男歡女愛。 包含著比同金堅的姐妹情誼,共進共退的兄弟情分,有貧賤夫妻的相濡以沫,也有江湖兒女的鐵肩道義,有疼惜之意,也有感恩之心。」

仙鳳鳴 上天安排演戲

香港光復後,任劍輝在香港組織新聲劇團,以陳艷儂為「正印花旦」,以白雪仙為「二幫花旦」。1956年,白雪仙初擔正印,夥同編劇唐滌生、戲行叔父梁醒波、靚次伯等前輩和「任姐」、任冰兒姊妹組成仙鳳鳴劇團。票房慘淡﹐已是當紅小生的任姐不發一語,陪她一力苦撐,直到「紫釵記」大旺,「仙鳳鳴」初成氣候。

白雪仙談及自己的藝術生涯曾表示﹐「起初我一直不大懂得什麼叫做對自己有要求,直到我們去安南演戲時,才赫然發覺安南的觀眾很認真,要求很高,你唱錯了什麼,做錯了什麼他們都知道,那時我才開始知道什麼叫做要求。」

她說﹐「我們那時學戲,哪兒有人教的,都是自己摸索,從梅香做起的,我的師傅是薛覺先,薛覺先演戲從來不許任何人在虎度門看的,卻是特准我看。……其實所有藝術界都是七、八成靠天份,兩、三成靠努力的,我演戲算是上天的安排。」

1961年為演出《白蛇新傳》白雪仙和任劍輝招募數十名少女組成「雛鳳鳴劇團」,是過去二十年最受歡迎的粵劇團之一。 在白雪仙眼裡﹐「任姐是不大懂得教學生的﹐她是個天才﹐她怎麼演都好看﹐要是學生問她﹕「演到這裡﹐應該左膝跪下還是右膝跪下?」她便說﹕「無所謂啦﹐走到左腿便左膝跪下﹐走到右腿便右膝跪下。」」白雪仙的老師孫養農夫人乾脆說﹐「講規條﹐她(任劍輝)樣樣都錯﹐但卻錯得好漂亮﹐別人是學不來的。」

仙鳳鳴劇團最大之特色是吸收京崑表演藝術﹐幕後又有教舞蹈的吳世勛,設計服裝、教京戲的孫養農夫人,張淑嫻女士﹐其他音樂、化 、燈光都有專人,因而仙鳳鳴獲聘演了一屆又一屆。白雪仙對演出戲目非常認真﹐任白更被認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她們演出《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再世紅梅記》等劇目膾炙人口﹐傳誦至今。

白雪仙名字的由來

白雪仙原名陳淑良,廣東順德人,「小生王」白駒榮之女,排行第九。

白駒榮一輩子從沒試過反串花旦﹐因此他請人稱萬能泰斗的薛覺先薛五叔收女兒為徒。 薛覺先有萬能老倌之稱,他反串花旦,全行第一,比白駒榮當小生還要紅;白雪仙喜出望外﹐此時她十二歲。

那麼師母唐雪卿也有教導她。後來她更搬到薛覺先家中住,從此白雪仙受著耳濡目染的教導。

當時有位生平最服膺白駒榮的唱腔的歌唱家名冼干持,他樂器皆精,樂理精湛,尤其善唱。他專唱白駒榮的曲,例如《泣荊花》、《拉車被辱》等。白駒榮請冼干持教白雪仙。這樣一來,各位名家加持之下﹐白雪仙進步神速。

在未拜冼干持為師學唱時,白雪仙已於舞台上出演戲目。薛覺先更替她改上白雪仙這個藝名﹕白是白駒榮的白,雪是唐雪卿的雪,仙是薛覺先的先字諧音,念起上來也順,而且這個名字很配合她的花旦角色。 (白雪仙初期擅演「花衫」﹐即粵劇中刁蠻、活潑、較富青春活力的女角,有別於溫柔嫻靜的大家閨秀或已婚婦人。)

當然﹐在日後﹐白雪仙這個名字響噹噹。所以﹐「陳淑良」反而寂寂無聞了。

生旦如影隨形 且看戲如人生

任劍輝 (1912-1989) 原名任麗初,又名任婉儀,廣東南海人,生於一九一二年,早年追隨小叫天、黃侶俠習藝,戰前先後隸屬全女班「鏡花艷影」、「菱花艷影」作文武生演出。她是香港歷來最受歡迎的粵劇女文武生(能文能武的第一男主角),白雪仙稱道她﹐「當小生﹐必須有「瀟灑」這兩個字。你看任姐﹐她就是靚﹐她真的很自然﹐很瀟灑﹐天生是吃戲行飯的﹐她演戲從來沒有固定的一套﹐每次演都不同的。」「別以為她不會武打,其實她的武功很好的。」任劍輝反串扮相瀟灑不凡,有「戲迷情人」之美譽。

任曾與多位正印花旦合作,計有:紅線女、芳艷芬、余麗珍、鄧碧雲、羅艷卿、吳君麗等等,不過最教人印象深刻的仍是白雪仙。兩位在「仙鳳鳴劇團」所演的名劇堪稱香港文化瑰寶,例如:《帝女花》、《紫釵記》、《蝶影紅梨記》、《再世紅梅記》等等,傳誦歷久不衰。白雪仙回憶﹐「要不是看見任姐登台那麼辛苦﹐我也不會演一九六八、六九年那幾台戲。我跟她說:「回到香港後我陪你做幾台戲啦。」那我們便在六八年演了《帝女花》、《牡丹亭驚夢》和《紫釵記》;六九年演了《再世紅梅記》、《琵琶記》和《帝女花》。」

任劍輝十六年間共拍片三百部,是香港電影史中,以主角身份拍片最多的女演員。 她主演的粵語戲曲片不計其數,著名的有:《洛神》(1957)、《火網梵宮十四年》(1958)、《紫釵記》(1959)、《帝女花》(1959)、《九天玄女》(1959)、《大紅袍》(1965)、《李後主》(1968)等等。即使不是粵劇迷,香港人莫有不知任劍輝其人,堪稱「一代藝人」。

一九四七年白雪仙開始拍電影,直至六八年間,她主演和參演過大約二百部電影,多是改編自她主演的著名粵劇,如《小愛神》、《紅樓夢》、《晨妻暮嫂》、《紅白牡丹花》、《富士山之戀》、《紫釵記》、《帝女花》等。但其實﹐瞭解她的還是任劍輝﹐五、六十年代白雪仙拍了很多電影,可是白雪仙「不大喜歡拍電影,一聽見通告取消了便很開心,任姐笑我:「今天不用拍,改天還不是要拍?」……但我還是喜歡舞台的揮灑自如,電影有導演,有局限。」一九六七年,白雪仙組織了「仙鳳鳴影片公司」,在參與了粵語片最大型製作的劇曲片《李後主》後便退出影壇。

蝶有戀傷 無她舞台沒有顏色

一九六九年,任白告別舞台﹐過著真個不羨仙的生活,任白由「仙鳳鳴」時代至72年參加「六一八」水災義唱,皆是「出必一雙,入必一對」。任劍輝退出藝壇後與白雪仙專心扶助弟子龍劍笙及梅雪詩等人組成的「雛鳳鳴劇團」,直至八十年代移居加拿大。1989年11月29日任劍輝病逝香港,舉殯之日,香港殯儀館附近之街道被前來弔唁﹑圍觀的戲迷擠得水洩不通。任劍輝駕鶴西去﹐白雪仙頓感「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粵劇界多方邀請﹐她只平淡回絕:「沒有任劍輝,舞台沒有顏色」。」「我說我於情頓失所依,於藝我已無望。」

關於「任姐」的回憶處處可見白雪仙的深情﹐「任姐也試過扮花旦跟龍劍笙對戲﹐她扮花旦的身段倒是做得神似的。她在台上完全沒有女人味﹐但在台下的她﹐是十分有女人味的﹐特別是她長長頭髮那時期﹐左手端端右手摸摸的﹐潮氣得很。」「任姐是一個天份極高的人﹐跳踢躂舞又成﹐扮模特兒又成﹐她跳交際舞帶人是帶得十分好的﹐偏是語言天份差勁得很。」

「她生出來便只會演戲﹐什麼都糊里糊塗﹐什麼都不知道。沒有她戲場的時候﹐她便在後台看看哪一個不用出場﹐她便找哪個聊天去﹐……她眉額上有兩片肉﹐剛好讓紗托住﹐你說她是不是天生演戲的?」

「如今夜裡﹐有時細聽舊時聲帶﹐她的感情好得不得了﹐像《帝女花》中三喚「公主」(第六場「迎鳳」,駙馬周世顯解勸公主上表),三次都有不同的感情層次。唉﹐以前我為什麼不跟她多談點戲呢?不過﹐她懶得要命﹐談什麼戲?」

為紀念已故好友,白雪仙成立「任白慈善基金」,於1990年重映兩人的告別作《李後主》,巨星風采傾倒萬千戲迷。

1996年白雪仙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授榮譽院士,又捐款於香港大學興建工程大樓,並親筆提寫「任白樓」三字。

獲頒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後﹐「花旦王」白雪仙懇言﹐「世事是很奇妙的,我今日領獎一半為自己,另一半是為另一個人,得到這個不遲又不早的終身成就獎,成就了另一個人的成就。」「我叫做有點點兒成就,是上天所賜。我所得到最好的,便是找到一個這樣的好朋友,不是對我好就算好,全世界都說她好那個才是真正的好。」@(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汪明荃舉行慈善個唱 分享成功抗癌經歷
粵劇界前輩任劍輝、白雪仙、唐滌生奇緣 —《劍雪浮生》
荷莉貝瑞和馬克華伯格在新片中執行秘密任務
楊貴媚將登北影頒貢獻獎 程予希為入圍影片配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