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调专家:隐性选民留给候选人想像操作空间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蓉、黄慧敏台北四日电)县市长选举结果出炉,各媒体在选前所做民调,选民未表态部分占相当比例,影响选举预测,也留给各竞选阵营很大想像和操作空间;佛光大学民调中心研究员许文杰观察指出,以往民进党认为隐性选民大部分支持民进党,这次选举结果打破了这个迷思,民进党高估了隐性选民支援率。

“选民未表态的部分,媒体往往未进一步分析”,长期观察各国民意调查的台湾师范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教授林东泰指出,不分析选民未表态部分是无法打开的所谓“民调的黑箱”,这样的民调技术是不成熟的。

林东泰认为,在民调上仍可有效处理“选民未表态”部分,他建议对不愿表态选民应换个虚问方式,如“你比较倾向支援谁?”或以以“加权”等统计方式来完成民调。

另外,林东泰指出,台湾媒体有政治立场,又热衷做选举民调,也会造成民众厌烦、拒访或表态。他说,台湾总喜欢配合选举做民调,而且很多不是来自媒体自己做的调查,而是由政党或候选人自行做的民意调查,再经由媒体报导,将民调数据传给社会大众。

  政党或候选人做的民调,一定都是对自己阵营有利的调查数据,媒体不应在未经查证的情况下,大肆报导政党或候选人的民调数据。

  台师大大传所所长胡幼伟也认为,选举民调多少会影响选民判断,因此媒体在报导民调数据时,须追究调查过程是否严谨。

  胡幼伟指出,在台湾,选前民意调查与选举结果出现落差的原因,除了选前两三天,政党祭出的戏剧性拉票手法,让民众改变心意,也因民众会注意民调数据,而做出“策略性抉择”,也就是“弃保效应”。他说,媒体在报导民意调查数据时,应深入了解这份民调过程是否严谨,才不会造成有落差的民调数据影响选民的判断;通常一个机构的调查经验愈多,调查结果出错的情况就愈少,而选前才冒出来的民调机构,或是临时才雇用没有经验的访员做调查,都可能造成民调结果不精准。

  林东泰从“民意理论”分析台湾的选举民调指出,台湾选民投票的理由很难让人理解,从李登辉执政以前到现在都是取决于“关系”,也就是大环境的氛围,选民投票行为与候选人政见几乎毫无关联。西方民意理论与台湾在地选举思维有很大的不同。

  他认为,如何建构台湾的民意理论,学术界要负很大的责任,同时也要多花点时间教媒体。林东泰说,这次媒体做的民调表面上虽然准确,但就统计学而言,一次准确或许是凑巧,重要的是以后也要准确才算数。  9412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