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成就曲折人生 劉賓雁魂牽中國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2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珍綜合採訪報導)12月5日,天飄著漫天大雪,流亡海外的中國著名作家、記者劉賓雁先生病逝於美國新澤西州醫院,享年80歲。 他的夫人朱洪、女兒劉小雁,以及至交好友鄭義、北明、林培瑞、蘇煒、胡平等守候在床前,為他送行。
  
劉賓雁因直言不諱批評共產黨內官僚主義和腐敗飽受中共當局迫害,他曾被毛澤東、鄧小平親自點名,兩次開除出黨。在他八十年的人生中,最好的21年被打成了右派,最後的18年被迫流亡海外,至死被中共拒絕於國門之外。
  
劉賓雁的生前好友、《北京之春》雜誌主編胡平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劉賓雁是中國非常優秀的作家和記者。他曾談到,在他八十年的生命中,能夠在國內出版物上公開發表自己文字,前後加起來只有九年(從56年到57年,以及從79年初到86年底)。一個作家在短短九年裡留下如此廣泛的影響,這個成就本身就是傳奇。 」

劉賓雁被美國《時代》週刊列為 「亞洲英雄」,稱他是「無所畏懼」、「不可腐蝕」的中國的良心。

被毛鄧點名兩次開除出黨
  
劉賓雁於1925年農曆元月15日出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1956年他發表報告文學「在橋樑工地上」、「本報內部消息」,揭露批判官僚主義,在中國大陸引起巨大社會反響。1957年,劉賓雁被毛澤東親自點名打成右派,開除出黨,並送到黑龍江勞改。劉賓雁生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回顧那段艱難孤獨的歲月時說,他當右派22年期間,最多隻有兩到三個人去看過他。
  
21年後,1978年胡耀邦給右派平反,劉賓雁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人了。他復出後寫作了大量關心老百姓疾苦、尖銳揭露腐敗和社會黑暗的文學作品,其中《人妖之間》、《第二種忠誠》等成為八十年代中國紀實文學的經典之作,曾經廣泛地影響了中國一代人的思想。 劉賓雁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中國作家,在國際上也受到廣泛的敬重,被譽為「中國的良心」。
  
1987年初,在中共打擊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運動中,劉賓雁被鄧小平點名,他和王若望、方勵之一起,被打成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代表人物,並於1987年被第二次開除黨籍。
  
胡平說:「與1957年被打成右派時不同的是,1987年劉賓雁、王若望、方勵之等在中共反自由化中被開除出黨,反而使他們聲名大噪,並獲得更高威望。劉賓雁自己對被開除出黨也很坦然,他只是擔心因此沒有在中國公開發表文字的機會了,這是他作為一個記者和作家最苦惱的地方。」
  
1988年初,劉賓雁到美國講學,因為公開反對中共當局武力鎮壓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從此被中共禁止返國,開始長達18年的流亡生活。
  
身在海外,劉賓雁仍然深切關懷中國大陸發生的一切。1999 年當中共當局全面發動對法輪功的鎮壓時,劉賓雁先生是最早站出來譴責迫害的中國知識份子之一,他並高度讚揚法輪功學員面對迫害,絕不屈服的勇氣。
  
到去世前,劉賓雁先生一直在自由亞洲電台擔任評論員,對中國問題發表獨到和精闢的見解。
  
紐約時報稱劉賓雁為中國甚至世界最出色的記者,紐約時報評價說:現代中國很少有知識份子向劉賓雁那樣大膽地、持續地抨擊和暴露中國黨內各級領導幹部的腐敗。劉賓雁職業生涯最出眾之處,在於他從共產黨體制內部,作為一名黨員和中央黨報的記者做出這一切。在這個國家和黨的歷史中,很少能夠聽到公開的持不同觀點的聲音。

最牽掛中國人民安危禍福
  
劉賓雁先生去世後,他的夫人朱洪撰文介紹了他最後一段生命歷程。朱洪寫道:「這些年來,他一心牽掛的就是中國這片土地上的發展變化和中國老百姓的安危禍福。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聽到來自中國這片土地的聲音,也希望祖國土地上的人民能聽得到自己的聲音。
  
所以,在前些年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他曾努力想辦好兩份容易攜帶、方便郵寄的小報,中文的《大路》和英文的《China Focus》,希望直接建立與海那邊那片土地的聯繫。但是由於當局嚴厲的查禁,《大路》完全無法進入中國,最後只能夭折。
  
這幾年病重,每次聽到有甚麼朋友從中國大陸回來,他都要千方百計請到家裏來,或者輾轉打電話過去,請他們說一說他們親眼看到的中國社會情況,隨時想掌握來自中國大陸的第一手資料。
  
每次聽到,這幾年中國大陸伴隨著經濟發展而出現的社會腐敗和年輕人喪失道德理想的現狀,他都感到憂心如焚。」
  
「賓雁曾經對我說過:我只希望將來在我的墓碑上,寫上這麼一行字:『長眠於此的這個中國人,曾做了他應該做的事,說了他自己應該說的話。』」

官方緘默 評論指當局割斷歷史 消除記憶
  
當劉賓雁這位曾經因報導真相、揭露腐敗而飽受迫害的作家和記者12月5日去世後,他曾經先後工作過的中國青年報和人民日報第二天都沒有發佈有關消息,其他中國大陸報紙也保持緘默。
  
在12月6號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回答外國記者提問時稱,中國政府對劉賓雁的一生以及他提出回國的要求不做任何評論。路透社記者發自北京的電訊援引秦剛的話說:「我們早已經對他做出了我們的評價。」
  
美國之音引述一位中國問題觀察家說:今天在中國大陸,劉賓雁的名字至少是不能在官方媒體上出現的,更不用說他的作品了。一個見證了中共1949年以來的歷史並給無數青年以啟發和勇氣的作家,就這樣在中共控制下的文化界消失了。劉賓雁在中國大陸的消失,從一個角度回答了一個讓很多人感到難解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掌權半個世紀所留下的那份記錄,只要拿出一小部份,放到另一個國家,隨便哪個政黨都得下台,但何以中共卻仍然穩坐江山呢?這裡的秘密在於:只要你不斷地割斷歷史,消除記憶,把被劉賓雁以及和他類似的人所寫的文字從民族文化中抹掉,你就在一定意義上消除了罪證。在這個意義上,中共統治的歷史也就是不斷消除積累起來的罪證的歷史。

民間悼念 互聯網傳遞消息
  
雖然中共官方媒體看不到半個字報導有關劉賓雁去世的消息,但是劉賓雁在中國大陸的很多同事朋友以及讀者知音已通過互聯網和外電短波電台得知他病逝的消息。
  
短短幾天,獨立中文筆會作家劉曉波、余傑、趙達功、昝愛宗、傅國湧、東海一梟、六四死難者家屬丁子霖等紛紛從中國大陸通過大紀元、觀察、博訊等海外中文網站傳來悼念文章。
  
昝愛宗以一首長詩寄托哀思和表達悲憤,他寫道:
「最冷的一天
 最寒心的一天
 中國之大
 卻容納不了我們自己的一位作家
——賓雁,中國的良心」

大陸學者楚一杵撰文祝福:先生走了,您一路走好,千百萬中國民眾向您遙遙叩首;您魂歸故鄉,中國的億萬人民歡迎您回來。當有一天,中國的專制政權不存在了,希望您的靈柩葉落歸根,中國人民會排上十里長隊前去迎接。

北京知名青年作家余傑在紀念文章中稱:「賓雁先生是我最早的啟蒙老師。」 在中國的世紀學堂網站上,蕭翰留言說:劉先生是我整個中學和大學期間的偶像,也是我在思想上的重要啟蒙導師。沉痛哀悼一代良知劉賓雁先生!劉賓雁先生不朽!

歷經磨難 更加關心百姓疾苦
  
接觸過劉賓雁先生都稱道他的謙虛平和、樂觀率真的個性。
  
胡平說:賓雁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好學不倦,他的英文和俄文都很好,年紀很大了還是經常閱讀各種中外刊物。賓雁另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就是不斷的自我反省,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他曾說,57年被打成右派,20多年的挨整,底層人們的生活使他對中國現實和百姓疾苦有更多接觸。這樣使他78年復出後,寫出大量關心老百姓疾苦的作品。
  
上海的史先生對美國之音說,劉賓雁先生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以人為本」:「劉賓雁先生當年代表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人,當時都被打成右派。79 年復出以後,他沒有像大多數人那樣,吃過虧,嚇了,怕了,他仍然是為人民鼓與呼,很不簡單,難能可貴。從這個意義來說,他以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以人為本」。劉賓雁先生同情人,理解人,為弱勢群體打抱不平,所以被一些人看作眼中釘,認為他是共產黨的異類。」
  
前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劉在復認為劉賓雁對當局的批評,是對國家另一種更深層次的忠誠。劉在復對美國之音說,在中國這片大森林裡,需要一種名字叫劉賓雁的啄木鳥。在這片龐大的森林中,為了保持生態平衡,防止腐敗,至少需要一千隻這樣的啄木鳥。但,現在只有一只,而且等待這只啄木鳥的,至少有十萬隻步槍。

最早站出來譴責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
  
1999 年當中共當局全面發動對法輪功的鎮壓時,中共用文革式舖天蓋地的彌天大謊詆譭一個以「真善忍」為原則的信仰團體,法輪功學員在血雨腥風中開始了艱難的上訪和講真象。萬馬齊喑的日子,劉賓雁、胡平等是最早站出來譴責中共迫害法輪功的中國知識份子。
  
胡平說:「早在2000年,賓雁就撰文稱讚法輪功的真善忍理念,並稱法輪功是中共獨裁50年來第一個無法征服的社會組織。在2002年另一篇文章裡,賓雁明確指出,中共在法輪功問題上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停止鎮壓,還中國人民信仰自由,而做到這一點,江澤民必須下台。賓雁幾年前就明確提出這一點,這在中國老一輩知識份子中是非常可貴的。現在大家都在懷念賓雁,我覺得賓雁在這一方面的表現是不應該被忘記的。」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一峰女士2000年秋天曾拜訪了劉賓雁先生。她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回憶:「見到劉先生後,有一種一見如故的親切感,劉先生樂觀、坦誠、謙和,有中國傳統大儒的風範,不像在中共的圈子裡泡過。我當時直接了當的問他,他告訴我,他的品質很大部份源於偉大的母愛和過去讀私塾。我們非常坦誠的交換了對法輪功問題的看法,劉先生一直是讚不絕口,當然也有一些疑問,我也毫無保留地談了我的觀點和親身體會。」
  
王一峰還說,她後來從劉賓雁先生至誠的朋友那裏得知,在劉賓雁同情法輪功的第一篇文章發表後,中共高層與國安人員就通過渠道給劉賓雁先生傳話,要他不要涉及法輪功問題,而他在國內的兒女成了中共的人質,很長時間拿不到護照來美探望父母。

劉賓雁的痛苦和迷茫:理想和現實越來越遠
  
劉賓雁先生是一位理想主義者。胡平認為,劉賓雁屬於老一輩知識份子,他成長的年代是國際上左傾思潮很流行的時代,他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當作一種理想。但從劉賓雁的回憶可以看出,他很早就把他所追求的理想和現實生活中的中國共產黨作了很清楚的區分,所以他對中共是採取嚴厲批判的態度。
  
現居美國、曾經擔任趙紫陽經濟顧問的陳一咨撰文回憶,「賓雁最痛苦和迷茫的是,為甚麼自己一生奮鬥的理想距現實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他多次和我談起,為甚麼二十年間中國會墮落到如此地步?無官不貪舉世無雙,貧富懸殊舉世無雙,物慾橫流舉世無雙,道德淪落舉世無雙,控制言論舉世無雙,打壓異己舉世無雙,可真是創造了世界的「奇蹟」!老百姓的疾苦,上訪者的血淚,工人農民的困境,為甚麼就沒有幾個人敢出來說幾句公道話呢?!」

堅守原則 葉落歸根夢難圓
  
劉賓雁先生晚年最大的願望就是葉落歸根,特別是知道自己罹患癌症以後,他非常希望回到中國治病和探望親人,並多次致函中共高層,但始終沒有任何回應。最後,這位八旬老人終於客死他鄉。
  
據劉賓雁的夫人朱洪撰文透露,早在1992年,他們的中國護照馬上要過期的時候,曾向紐約中國領事館提出延期申請,結果遭到護照被無理扣押的待遇。
  
但中國大陸民眾普遍不認同當局的做法。安徽的劉先生對美國之音說:「首先,對劉賓雁老先生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共產黨的做法還不如沙俄對政治犯……比他們還要厲害。」
  
廣東的鄭先生說對劉賓雁先生的錚錚鐵骨表示敬佩。他對美國之音說:「我首先對劉賓雁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他這樣的一位壯士,不論在哪個時期,都掛念著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像劉賓雁這樣的錚錚鐵骨,我非常佩服他。」
  
胡平分析,因為劉賓雁享有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特別是對弱勢團體有道義感召力,如果他回去,朋友同事、社會底層百姓如下崗工人、上訪人士等可能都會去找他,中共當局想到這一點就感到害怕。所以,劉賓雁至死沒能回到祖國,這是莫大的遺憾,同時又是莫大的光榮 (因為中共專制集團如此懼怕他)。
  
對於六四之後,很多中國文化精英流亡海外,胡平表示:這是中共當局的又一大罪惡。不僅對流亡者是一大損失,對國家和民族來說,也是一大損失。但是由於有劉賓雁這樣一批人堅守做人的原則,這給我們中國人樹立了道德的榜樣。
  
大陸學者傅國湧也撰文評價:「作為「中國的良心」的劉賓雁,他晚年的堅守和追求,都要遠比文學史上的劉賓雁更為可貴。」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記者和作家劉賓雁的一段交往
無疆界記者組織獻給劉賓雁的致敬辭
七律:悼劉賓雁
王超華:理想主義戰士,革新精神守望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