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百忍治家 九世同居

人氣 50
標籤:

【大紀元12月9日訊】張公藝,山東壽張縣(今濮陽市台前縣)人,生於北齊承光二年(公元578年)。張公藝一生正德修身,重禮重義,忍讓齊家,自北齊至隋朝九代未曾分家,闔家九百餘人,家道和睦仁善,被世人譽稱“九世同居”。

據史書記載,北齊時,東安王高永樂前往張公藝家撫慰旌表;隋開皇中,大使邵陽公樑子恭也親自前往撫慰旌表;唐貞觀中,太宗特別命人前往旌表。

唐麟德二年,唐高宗去泰山封禪,路經壽張縣,聽說張公藝一家九世同居,每朝都對其表彰,因此慕名造訪張公藝家。唐高宗問張公藝為何能九世同居。當時已經八十八歲的張公藝答道:“老夫自幼接受家訓,慈愛寬仁,無殊能,僅誠意待人,一‘忍’字而已。”隨即請紙筆,書寫了一百個“忍”字呈給皇上,並講述了“百忍”的具體內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姑娌不忍鬧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

唐高宗聽後連連稱好,賜給他縑帛以示表彰,當即封張公藝為醉鄉侯,封張公藝的長子張希達為司儀大夫,並敕修百忍義門。唐高宗親書“百忍義門”四個大字。

張公藝高壽九十九歲,於唐儀鳳元年(公元676年)去世。後人稱其為“張百忍”,並為其修建“百忍堂”,以示紀念。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逸明:要反腐,就不要防彈衣
【傳統文化】路在腳下 不進則止
【傳統文化】自省自責 改過不嗇
【傳統文化】誠實守信 一視同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