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歌萬舞不可數 就中最愛霓裳舞

---唐玄宗將夢中聽到的音樂記錄下來,教寵妃依夢中所見編排成舞

人氣 16
標籤:

【大紀元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韋實紐約報導)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大曲中法曲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新唐人全球晚會紐約場的大型舞蹈之一就是盛唐的《霓裳羽衣舞》。二月四日,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劇場,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紐約專場表演時,舞蹈結束時,演員們顧盼生姿,台下的東西方觀眾們抱以遲發而熱烈的掌聲。



  
圍繞著霓裳羽衣舞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一個是唐玄宗一日夢見他遨遊月宮,看到許多仙女身著七彩雲霞作的衣裳在空中翩翩起舞。一覺醒來,唐玄宗急忙將夢中聽到的音樂記錄下來,並教他的寵妃依他夢中所見編排舞蹈。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為得意的作品,開始僅在宮廷表演,開元二十八年,楊玉環在華清池初次進見時,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導引。當時,大臣張說《華清宮》云:「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



  
《霓裳羽衣曲》在唐宮廷中倍受青睞,在盛唐時期的音樂舞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唐玄宗親自教梨園弟子演奏,由宮女歌唱,用女藝人30人,每次10人。有關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詩中均有精彩描寫。由於《霓裳羽衣曲》樂調優美,構思精妙,以後各藩鎮也紛紛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詠或筆錄。
  
《霓裳羽衣曲》描寫唐玄宗嚮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作了細緻的描繪: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
  
散序為前奏曲,全是自由節奏的散板,由磬、簫、箏、笛等樂器獨奏或輪奏,不舞不歌;中序又名拍序或歌頭,是一個慢板的抒情樂段,中間也有由慢轉快的幾次變化,按樂曲節拍邊歌邊舞;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為主,繁音急節,樂音鏗鏘,速度從散板到慢板再逐漸加快到急拍,結束時轉慢,舞而不歌。白居易稱讚此舞的精美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在晚會的現場,台灣國立藝術大學舞蹈系的演員們身著古唐裝,衣裙如虹。輕盈旋轉如花間起舞的蝴蝶,矯捷前行似雲間穿行的游龍。揮舞輕柔的廣袖,若弱柳迎風;輕曳羅裙的下擺,似流雲繚繞。舞裙斜飄、舞袖飄飛帶著萬種風情。演員們用嫻熟的技巧舞動五米多長的各色綢帶, 綢帶繞身,身體旋轉的同時綵帶輪迴流轉,在燈光的照射下搖曳生姿。



隨著唐王朝的衰落崩潰,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傳矣」。其實到中唐,此曲已被許多人淡忘。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得殘譜,昭惠後周娥皇與樂師曹生按譜尋聲,補綴成曲,但已非原味了。在千年後的紐約,這經典終於又重現在幸運的觀眾面前。(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鐵杵磨針」取材真武大帝的修道故事
澳洲舞蹈家王學軍以舞代言叩問人生
費城市長史萃特嘉獎新唐人新年晚會
新唐人電視台抗議中國政府迫使他們被撤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