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界指京都议定书对中国形成压力

标签:

【大纪元2月16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六日电)京都议定书今天起生效,北京学界指出,这将对中国的长期发展将形成压力。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二,但因为被列为开发中国家,不承担减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义务。

北京中国青年报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家华指出,“京都议定书”向中国发出了一种市场信号,即“占用大气空间也要付费”。今后企业在项目投资、技术开发、生产成本的核算中,首先要选择能源效率高的品种。同时,“京都议定书”对消费者也是一个信号,消费者在购买电器、冰箱、汽车等产品时,应选择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低的产品。

潘家华并且指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对中国经济有负面效应。例如已开发国家会把高能耗项目向中国转移,未来几年内,日本一些钢铁产业就可能转向中国,而这些项目五十年内不可能搬走。

潘家华说,这些高能耗产业大规模转移到中国后,中国在第一个、第二个承诺期可以不履行“京都议定书”,但第三个承诺期到来时,却可能被这些投资“锁住”,因为届时如果要把这些产业转移出去,对于就业、再就业和经济发展,都将有很大的冲击。

沈家华表示,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成长时期,很难抵挡那些高能耗的产业向中国转移,否则每年中国如何生产十亿平方公尺建筑材料。

据指出,中国在二000年消耗的标煤是十三亿五千万吨,到二00四年,仅原煤就消耗二十亿吨。

此外,潘家华指出,工业发展必须经历轻工业、重工业、知识工业等阶段,韩国、日本大约花了二十年至四十年走完重工业阶段,中国势必也要花相当长的时间。

他说,中国的能源结构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在“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必须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但这些能源开发成本较高。

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而由于技术和设备陈旧落后,中国的能源消费强度大,单位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

潘家华引述一项预测指出,到二0二五年前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而目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准的情况,到二0二五年可能会改变,达到世界平均水准,丧失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准低的优势。

“京都议定书”规定,中国作为开发中国家,尚不承担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低排放的义务。不过,中国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勇指出,到了“后京都协定时代”,中国虽然没有时间表,却可能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相关新闻
吴荣义:估今年民间投资成长率将降至9.67%
京都议定书命运多舛 环保经济难兼顾
中国不需遵守京都议定书 美认不公而退出
京都议定书生效 温室排放交易启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