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報稅系列(四): 逃稅帶來更多麻煩

電腦核對信息,逃稅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人氣 18
標籤:

【大紀元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 李亞妮 編譯) 美國聯邦稅務局的一封信﹐能讓你心跳加速﹑血壓上昇﹐因為準沒好事。

國稅局擴大審查 大公司和富人更是重點

美聯社報導﹐國稅局正在擴大納稅申報的審查範圍﹐他們的審計更詳細﹐更注重核實信息的獨立性﹐大公司和富人更是他們審查的重點。

目前﹐審計報稅的比例仍然很小。去年, 聯邦稅務局對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個人和家庭報稅的審查率是1﹕68﹐對其他個人和家庭報稅的審查率僅為1﹕129﹐而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這個比例是1﹕60。不過﹐國稅局並不需要一個一個的查報稅漏洞﹐它的計算機系統使納稅人的信息一目了然。

問問理查-哈奇(Richard Hatch)就知道了﹐他從電視實況劇《倖存者》(Survivor)贏得101萬美元獎金後沒有報稅﹐而《倖存者》劇組把這筆開銷報到國稅局﹐收稅員逮他個正著。

專家們稱﹐不是說國稅局總是對的﹐納稅人總是錯的﹐但是﹐國稅局的信一定要回。全美納稅人援助機構的尼娜-奧爾森(Nina Olson) 說﹕“納稅人必須回應國稅局﹐當鴕鳥是不行的。你必須拿起電話﹐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計算機系統使稅金審計一目了然

國稅局每年從僱主﹑銀行﹑證券經紀和其它機構收到數兆億的報告﹐報告他們支付納稅人的情況。國稅局負責審計的副總監琳達思迪夫(Linda Stiff)說﹕“每年我們都核對這些報告和納稅人的申報﹐看是不是有出入”。

這也有助於國稅局發現那些隱瞞收入少交稅的人。思迪夫(Linda Stiff)說﹐僅去年﹐國稅局就用這種辦法查出200多萬想逃稅的人。

最近﹐國稅局開始查K-1 文件﹐這些文件包括通過合夥﹑信托和S股份有限公司(S-corporations)獲得的收入﹑課稅扣減(deduction)和抵減額(credit)。

RIA納稅實務戰略(RIA’s Practical Tax Strategies)編輯鮑伯山瑞(Bob Sharin)說﹐聯邦稅務局採用文件對照的辦法﹐這要求納稅人一旦發現他們的收支有誤﹐應該立刻找相關的財務機構改正﹐不然的話﹐即使你的納稅申報是正確的, 聯邦稅務局只知道你提供的信息與第三方提供的信息不符。“那就有麻煩”。

最普遍的錯誤﹕社會保險號碼(SSN)和計算出錯

國稅局來信的最普遍的原因是社會保險號碼(SSN)和算術出錯。納稅人在電腦上填表﹐讓計算機幫他們檢查這些錯誤﹐或者﹐手寫以後兩次三次的檢查你的表格﹐都能避免納稅人出現這些問題。

聯邦稅務局決定審查哪些申報是沒有模式的﹐審查方式也有郵寄和面談等方式﹐取決於申報的複雜程度。

思迪夫(Stiff )說﹐查稅最通常的辦法是根據以往的審計經驗,檢查容易出問題的地方﹐發現不合稅法的申報。那些問題可能因為法律條文太複雜引起﹐也可能是納稅人“打擦邊球的地方”。

國稅局特別審查家庭辦公室課稅扣減(deduction)和勞動收入抵減額(credit)

國稅局知道課稅扣減(deduction)和抵減額(credit)的情況複雜﹐或者說是納稅人“發揮創造力”的地方﹐他們會對諸如家庭辦公室課稅扣減(deduction)和勞動收入抵減額(credit)這樣的名目特別留意。H&R布洛克公司(H&R Block)稅務分析和咨詢主任布蘭達斯蓋夫(Brenda Schafer)說﹐如果納稅人滿足課稅扣減(deduction)和抵減額(credit)的條件﹐這應該不會對他們有什麼影響。 他說﹕“如果依稅法申報免稅項目﹐即使國稅局來問﹐也沒什麼可怕的﹐沒有多交稅的道理”。

擔心招來審計的納稅人首先應該了解稅法﹐依法納稅﹐專家的建議可能會有用。

保留文件以備稅務局詢問

申報免稅項目﹐同時有支持文件十分重要﹐也就是說﹐收集業務費用和慈善捐贈的收據, 保留里程數(mileage log)和住房改善的證明﹐要想最大限度的減少納稅就得做這些乏味的事。

保留這些支持文件以備聯邦稅務局詢問。 如果你確實和聯邦稅務局的看法不同﹐這些文件對你的幫助會很大。山瑞(Sharin)說﹐多數情況下﹐一個電話和一份相關文件的影印件立刻就可以解決問題。

專家建議﹐不管你做什麼﹐都不要忽略問題。利息和罰款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翻倍的漲。 斯蓋夫(Schafer )說﹕“把問題鎖進抽屜﹐問題不會自己解決”。聯邦稅務局可以給那些不交稅﹐不交利息﹐或不交罰款的人制定付款計劃﹐國稅局內部獨立的納稅人援助機構可以幫人們解決那些通過正常渠道已經不能補救的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今年報稅不愁 美國稅局提供免費軟件
報稅季節如何準備個人財務和交稅
報稅季來臨 何不試試免費電子報稅?
美國報稅系列(一): 及早動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