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反分裂法草案披露 台灣民意反彈聲浪升高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十三日電)台灣學者認為,從「反分裂國家法」草案內容前後公佈民調可看出,台灣民眾反對聲浪急遽升高,無論是否有中國經驗及政黨傾向,反對「反分裂國家法」這部惡法本身已成為高度共識,希望兩岸領導人能體察民意,中國當局停止立法,台灣政府妥善因應。

國策研究院為了解台灣民眾對中國制訂「反分裂國家法」的看法,在三月九日至十二日委託柏克市場研究顧問有限公司以電話訪問台灣地區二十歲至六十九歲民眾,完成一千零六十七份有效樣本,抽樣誤差為正負百分之三。

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八成的民眾認為中國政府對台灣的態度不友善,也有百分之六十二點八的民眾認為,中國政府對台灣人民不友善。

對於現狀的陳述,從民調結果來看,有百分之六十八點七的民眾同意,兩岸現狀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在扁宋會後,也有高達九成一的民眾同意陳總統所提的「三段論」,即「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所有改變中華民國主權現狀的做法,都須經過台灣人民的同意」。

關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八成的民眾不贊成中國提出的「一國兩制」主張,即把台灣看作地方政府,接受中國統治,中華民國此後不存在。

解讀整份民調結果,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所助研究員徐永明認為,台灣民意及台灣內部對政局的動態發展,已超乎北京預期效果。

徐永明說,中國希望藉「反分裂國家法」分化台灣內部,並強化台獨在國際的負面形象,不過,從目前發展觀察,「反分裂國家法」已與「非和平方式」連結,加上民進黨政府的因應態度,反而凝聚台灣內部對處理兩岸關係的高度共識,嫁禍給台灣的「麻煩製造者」形象也被扭轉,且造成台灣社會團結的非預期效果。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林正義也說,從「反分裂國家法」草案內容公佈前後的民意調查結果可看出,不論是民眾對中國的敵意,還是對「反分裂國家法」的憂慮,在短短十天內,民意反對的聲浪就遽增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二十以上,值得兩岸領導人深切體察台灣民心的變化。

林正義認為,解讀民意趨向,台灣民眾顯然認為,「要改變現狀,台灣民眾也有否決權利」,不容許中國當局片面界定。

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賴怡忠說,從民調顯示的結果可明顯看出,台灣民眾是「反對」反分裂國家法「本身」,而不是在爭執「內容是否調整」問題,中國當局應該體察國際輿論與台灣民意所在,審慎評估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的可能負面效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