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閑評:平安保險幕後的故事

-誰是平安上市最大的受益者?

朗閑評

人氣 218

【大紀元3月2日訊】平安的出售行爲是否涉及國有資産的鉅額流失? 誰來承擔國家的損失?

一、幕後線索

1、2002年滙豐入股平安10%約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億元)與招商局退出平安出售股 權14.43%僅獲18.55億元,其價格爲何相差懸殊?

2002年10月8日,衆人矚目已久的滙豐集團入股平安保險一事塵埃落定。滙豐和平安聯 合宣佈:滙豐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滙豐保險集團以6億美元(約人民幣50億元)認購中國 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持股比例爲10%。『滙豐以每股20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 超過平安每股淨資産6倍。』平安透露,『一旦入股完成,這將是平安繼高盛和摩根斯 坦利之後的第三家外資股東。屆時,平安的淨資産將達到120億元人民幣。』

  而較早前(2002年中),招商局將親手培育了14年的民族保險業『先驅』平安保險 的股權14.43%以18.55億元的價格低價出售。招商局選擇退出平安大大出乎業界意料, 就在2001年,招商局還在大談平安香港上市計劃。在滙豐與平安談判以6.3倍的高溢價 受讓平安股權10%之時、平安保險挂牌及香港上市前夕,招商局爲何卻選擇轉讓平安股 權呢?

2、從招商局購買平安14.43%股權、實現一夜暴富的神秘人士(現持股市值約50億港元 )究竟是誰?

平安保險上市之後,最大贏家不是滙豐保險等外資股東,也不是平安的管理層,最大的贏家是平安保險幕後的自然人。雖然平安保險前十大股東在2003年以後變化不大,但在 這期間,平安保險前十大股東的實際控制人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新富豪大部 分在2003年以後才成爲平安保險的間接股東的。其中劉方通過北京恒豐永業經貿有限公 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持有平安股東“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股份”(從招商局處 購得7.7%的股份)而擁有30.4億港元市值,居首位。葉選生間接通過江南實業持有平安 股份,持股市值達13.7億港元;林友耀和俞建偉間接通過寶華集團(從招商局處購得6.73%的股份)持有平安股份,持股市值達20.4億港元。而源信行與寶華投資的前法人代表均曾是鄭建源,據稱是與香港新世界集團有密切淵源的人。

這些人究竟是何方神聖,能在平安保險上市前夕,洞察先機,實現一夜暴富? 究竟是誰在主導前前後後的一切?誰真正獲得了鉅額的收益?

二、欲蓋彌彰的多重迷霧

1、在媒體報道中,招商局人士多次稱,之所以在匯豐入股、平安業務大幅度增長、且即將海外上市前夕選擇退出,主要原因是其對平安的控制力和話語權已被大大削弱。真的是這樣嗎?

據香港媒體報道,匯豐之所以大額溢價投資於平安保險,其對平安的信心是建立在平安股權相對分散的基礎上的,“他們(匯豐)應該是對平安自然人持股情況最有發言權的人,據說,兩年來匯豐的人把平安內部的石頭都挨個翻了個遍……匯豐大班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

而招商局恰恰是平安保險的發起人,多年來一直對平安保險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操控力,其與關系良好的創始股東之一的中遠集團(持平安9.9%股權)共擁有平安保險25%的股權,按當然平安的股權分散狀況而言應是具有極大的語話權。而對出賣平安保險股權具有決定權的招商局金融集團(招商局內部的金融行業管理公司)擁有大批金融領域專家,負責管理招商局旗下金融類公司如招商銀行、招商證券、招商保險等, 2001年,招商局金融集團出具的研究報告卻稱招商局已失去對平安保險的控制力,繼續持有將有巨大風險(與匯豐的判斷截然相反),建議招商局擇適當時機予以果斷退出。

由於匯豐與平安保險談判入股以及平安保險即將在香港上市均可由各種管道獲取信息,如此來看,匯豐銀行在超額溢價、以50億元獲取平安10%的股權的時候,而招商局卻以區區不到20億即將14.43%的股權拱手將肥肉確實讓人匪夷所思。在多年投資、苦心培育,即將一朝花開花落之時選擇低價離場,即使如小股民也覺得無任何道理可言。那麼招商局所稱其退出理由主要是對平安保險的控制力和話語權已被大大削弱這顯然是一道無可奈何的遮羞布而已,稱之為迷霧都顯極為牽強!

2、外界盛傳接受平安保險的乃是香港新世界集團,其用意是借道進入內地保險市場,那麼平安保險幕後的神秘人士真是如上所言嗎,是不是又是一層煙幕?  

根據北京市工商局的登記數據顯示,平安公司第五大股東源信行投資公司成立於2000年10月27日,北京街道平民出身、現正在一地產公司做銷售與開出租車的劉方、劉振江父女分別通過幾次注資以10.4億元人民幣成為源信行投資公司的控股股東,據稱與香港新世界有某種聯系的鄭建源任法人代表。在源信行投資公司2002年的年檢報告中,資產負債表顯示,源信行以7.6437億元人民幣的貨幣資金長期投資中國平安保險股份公司,所占比例為8.56%。目前已經公開的信息顯示,這部分平安股權主要購自招商局。

很顯然,為操作購買招商局的平安股權,作為殼公司的源信行與寶華投資(前法人代表均是鄭建源)於2000年底便粉墨登場了。之所以象劉方父女這樣隱身其後,無任何出資的鄭建源拋頭露面只是為了告訴外界“購買招商局股權的乃香港新世界集團,其中並無任何骯髒交易”,而這又一次是欲蓋彌彰!更何況目前國內中外合資經營保險公司比比皆是,完全沒有理由借平安保險來避開政策限制進入內地市場之理。而劉方父女也不過是另一道迷霧,只不過又一次暴露出幕後人物確實出自內地,連他信得過的人也是內地人士!而平安馬明哲對外宣稱以至外界沸沸揚揚所謂溫家寶的兒子為實際接手平保股權更是馬明哲乃至部分人士為求自保而撒出的漫天迷霧!

3、招商局也在不同場合稱,雖然轉讓股權價格與市場價相差懸殊,那是因為招商局持有的是法人股,與上市股的價格有很大差異。那我們也可以看看其它幾家法人股東的出讓價格。我們在公開媒體上發現:招商局轉讓平安的股價平均為3.8元/股,而中遠披露轉讓給中投保的是5.1元/股,深投的招標掛牌底價為5.93元/股。

 三、平安上市造就新富豪

平安保險是中國保險業的一個奇跡—成立於1988年的這家公司,居內地保險業第二把交椅,其旗下的平安人壽是內地第二大人壽保險公司,平安財險為內地第三大財產保險公司,分別占有28.7%和9.8%的市場份額。截至2003年底,平安保險擁有超過3000萬個人客戶,保費收入為631億元人民幣,資產總值2035億元人民幣。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04年6月22日在香港公開發行H股,全球發行計劃的最終發行價定為每股10.33港元。 中國平安此次在全球發行總額為13.87億股H股,占公司完成全球發行計劃後經擴大股本的22.4%。

  平安保險上市之後,原來的神秘人物、位列《新財富》2004年度“500富人榜”第三名的鄭建源已經不再是平安保險的間接大股東,取而代之的是一批“財富新星”。這些新富豪大部分在2003年以後才成為平安保險的間接股東的,平安保險上市創造12個億萬富翁,2個准億萬富翁,其中,劉方通過北京恆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持有平安股東“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股份”而擁有30.4億港元市值,居首位。葉選生間接通過江南實業持有平安股份,持股市值達13.7億港元;林友耀間接通過寶華集團持有平安股份,持股市值達10.4億港元;俞建偉間接通過寶華集團持有平安股份,持股市值達10億港元。    

平安保險富豪榜

名次 股東/自然人 與平安保險關系 持股市值(億港元)

1 劉方 通過北京恆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持有平安股東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股份 30.4

2 葉選生 間接通過江南實業持有平安股份 13.7

3 林友耀 間接通過寶華集團持有平安股份 10.4

4 俞建偉 間接通過寶華集團持有平安股份 10.0

5 劉振江 通過北京恆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持有平安股東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股份 6.9

6 蔡曉紅 間接通過寶華集團持有平安股份 5.7

7 張怡垣 間接通過寶華集團持有平安股份 3

8 武漢裕升商貿發展有限公司 通過北京恆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持有平安股東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股份 2.0

9 張海 間接通過江南實業持有平安股份 1.6

10 高智雄 間接通過寶華集團持有平安股份 1.3

11 張紅泳 間接通過寶華集團持有平安股份 1.3

12 張琦 間接通過寶華集團持有平安股份 1.3

13 付彥波 間接通過寶華集團持有平安股份 1.3

14 馬明哲 平安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0.8

15 深圳市正直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由平安保險工會、平安證券工會和平安信托工會等最終持有 0.8

16 孫建一 平安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 0.7

  匯豐保險以約6億美元的代價獲得平安保險10%的股權,增持之後約持有平安保險6.16137億股,以招股價計算,市值約64億元港元,獲利雖豐但其並非最大贏家。

  四、平安保險股東富豪榜

  1、源信行

劉方和劉振江通過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平安保險,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為平安保險第五大股東,持有平安保險3.8億股股份,這部分股權的市值高達39億港元。

  工商資料顯示,北京恆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分別持有源信行50%股權。恆豐永業和裕昌隆工貿的股東都為自然人劉方和劉振江以及武漢裕升商貿發展有限公司。 劉方分別持有恆豐永業和裕昌隆工貿80%和75%的股權,劉方間接持有平安保險2.95億股,劉方個人擁有30.4億港元股票市值。

  劉振江分別持有恆豐永業和裕昌隆工貿15%和20%的股權,他也將擁有6.9億港元市值股票財富。

  而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是從平安保險原大股東之一招商局手中獲得這部分股權的。

  2、寶華集團

寶華集團有限公司為平安保險第八大股東,持有平安保險3.33億股,上市後市值將為34.4億港元。寶華集團有限公司為自然人最終持股的公司。

  經調查後發現,從2003年至今,平安保險的前十大股東中並沒有發現其它股東的股權發生重大變化,只有寶華投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寶華集團,因此寶華集團持有平安的股權極有可能來自寶華投資。

  工商資料顯示,寶華集團的股東為北京寶源投資、北京匯寶華創業投資、上海豐盛投資、上海興德創業等四家公司,分別持有20.05%、20.5%、18.35%、20.8%股權。

  而實際上,這四家公司的股權結構非常復雜,其中寶華集團和上海興德創業還間接持有股東的股權,形成交叉持股,使得股權計算極為復雜,具體某個股東持有多少市值很難進行精確計算。但寶華集團的實際控制人為八個自然人,他們分別是林友耀、俞建偉、張怡垣、蔡曉紅、高智雄、張紅泳、張琦和付彥波,他們共同持有平安保險34.4億港元市值。

  經過粗略計算,其中林友耀持有約10.4億港元,俞建偉持有約10億港元,蔡曉紅和張怡垣持有的股權市值分別約為5.7和3億港元,而高智雄、張紅泳、張琦和付彥波持股市值相同,各自持有1.3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寶華投資當年也是從平安原大股東招商局集團手中獲得這部分股權的。

  五、平安保險的前世今生

平安保險由招商局發起成立。招商局全稱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其初創於1872年12月26日,1873年1月17日在上海正式開業,已走過130余年的歷程,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企業的先驅。現在的招商局是國有大型企業集團,總部設於香港。主要經營活動分布於香港、內地、東南亞等地區。以2004年底計,擁有總資產逾500億港元,控制資產逾4000億港元。旗下擁有招商銀行、中國海運集裝箱集團公司等二十余家上市公司。

招商局集團業務主要集中於交通基建(港口與公路)、金融(銀行、證券、基金及保險經紀)、房地產及公用設施(房地產開發、成片開發區建設)、運輸及物流(大型油輪、液化氣運輸及第三方物流)。其屬下的金融集團專門負責管理集團下屬的金融資產,此次操作出賣平安保險即由招商局金融集團一手操作。招商局金融集團總經理黃大盞系留英博士,具豐富投資管理經驗,在招商局具有極強語話權,據聞即使其近年數次因罕見病征公費赴英國治療、無法主持工作,其在招商局內的地位也未動搖。2001年,招商局金融集團出具的研究報告稱招商局已失去對平安保險的控制力,繼續持有將有巨大風險(與匯豐的判斷截然相反),建議集團擇適當時機予以果斷退出。

招商局最早持平安保險51%的股權,因平安保險的快速擴張,至2002年初,其在平安保險的股份已攤薄至14.43%。2002年,招商局金融集團與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寶華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關於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轉讓合同》,選擇在平安保險的上市前夜退出了平安保險。

  在媒體報道中,招商局人士稱,之所以在平安處於發展關鍵時期退出,主要原因是其對平安的控制力和話語權已被大大削弱。

目前,招商局網站上已沒有平安的蹤影,招商局人士也對平安保險諱莫如深。而平安新股東名冊中也不見招商局的大名(平安網站上數據未更新)。而受讓招商局持有的平安股權的下家並非之前盛傳的中國銀行香港機構,卻是兩家自然人控制的投資公司———寶華投資和源信行投資。這兩家新股東位列平安股東前十名,分別持有平安6.73%和7.7%的股權,合並持股14.43%,正與招商局出讓的股權吻合。

  平安保險股權結構變動情況

招商局轉讓股權前

  股東名稱                     持股比例

  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                16.06%

  招商局                      14.30%

  匯豐保險                     10%

  中遠集團                      9.90%

  高盛有限合伙集團公司                6.87%

  摩根斯坦利投資有限公司               6.86%

  新豪時投資                    7.90%

招商局轉讓股權後

  股東名稱                      持股比例    

  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                16.06%

  匯豐保險                      10%

  中遠集團                      9.90%

  深圳市江南實業                   9.71%

  深圳新豪時投資                   7.90%

  源信行投資                     7.70%

  高盛有限合伙集團公司               6.86%

  摩根斯坦利投資有限公司               6.87%

  寶華投資                     6.67%

六、匯豐銀行入股平安

2002年10月8日,匯豐集團(HSBC)和平安保險在上海簽署協議,匯豐以6億美元(約人民幣50億元)的代價購得平安10%的股權。擴股後平安的總股本為24.67億,而此前每股淨資產僅在3.15元左右,也就是說每股溢價高達6.35倍。

  『匯豐以每股20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超過平安每股淨資產6倍。』平安透露。一旦入股完成,這將是平安繼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之後的第三家外資股東。屆時,平安的淨資產將達到120億元人民幣。

  幾乎每個人都認為,平安賣了個好價錢,但這並非意味著匯豐吃虧。2004年6月,為保證上市後第一大股東地位,匯豐再度出手12億港元。

  香港知名財經分析人士原復生歸納過匯豐控股的經營策略,那就是以保守的傳統方式,充分利用全球性品牌,從亞洲地區積聚龐大而低成本的資金,不斷謹慎進行收購,把營運成本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向新業務灌輸保守管理的傳統,如此類推,循環下去。這一點已經清楚地體現在匯豐對平安的股權收購上。2003年年末,平安保險實行1/2拆股,匯豐2002年的購股成本由原來的每股20元人民幣隨之降為每股10元人民幣。平安上市後,匯豐持有的股票賬面價值更達到63.9億港元,賬面獲益5.1億港元。

  而且,不論IPO最終價格如何,匯豐的這筆投資都很安全。根據平安上市《招股書》協議,若IPO價格低於匯豐入股時的價格,平安須向匯豐支付現金或者紅利來彌補差價,而匯豐能將獲得的現金用於購買IPO的增發部分。

  按照某些媒體分析,除股價增值外,匯豐還分享了平安保險每年的利潤。所有加在一起,到2005年年末3年有余的時間內,匯豐的收益將至少達到10.2億元人民幣,資本回報率為16.5%,外加國內第二大保險商的最大股東地位及一張寶貴的銀行牌照。

  據香港大福證券的一位分析師稱,匯豐對平安的增股信心是建立在平安股權相對分散的基礎上的,“他們(匯豐)應該是對平安自然人持股情況最有發言權的人,據說,兩年來匯豐的人把平安內部的石頭都挨個翻了個遍……匯豐大班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

  如此來看,匯豐銀行在超額溢價(匯豐以50億元獲取平安10%的股權、招商局以18.55億元脫手14.3%的平安股權)情況下仍使投資平安保險獲得巨額增值,而招商局為何就區區不到20億,就將到手的肥肉拱手讓人了呢?這難道真的是因判斷失誤,而出現失之毫厘、謬之千裡的局面?

七、神秘的暴富人士

2004年6月24日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的成功上市,是很多人意料之中的事。不過,這一天還是誕生了許多重磅的新聞。比如平安招股價為每股10.33港元,根據這一天同時公開的平安自然人持股情況,如果將尚不能流通的法人股按該招股價計算,12個億萬富翁和2個准億萬富翁一夜之間冒了出來,身價超過10億港元的也有4人之多,他們的身價合計約為91億港元。這些自然人中,既有剛剛離任的健力寶集團總裁張海這樣的“資本大鱷”,也有平安第五大股東源信行“所有者”劉方這樣的“無名之輩”。而另一些名字,比如鄭建源,卻出乎意料地消失了,像一年前出現在公眾視野之時一樣突然。

  由此組成的平安上市的財富故事,無一不充滿了想象力。恐怕沒有人能想到劉方會是平安保險公司上市之後最大的自然人持股者——持有按市值計算高達29.44億港元的平安股權。連和她同住一個大雜院的街坊們也沒有想到。

  劉方,女,1979年6月7日出生,高中學歷,家庭住址是北京東城區某街道,1997年畢業後,一直在北京一家商務中心市場銷售部擔任市場拓展經理。

  平安保險公司的上市公告顯示,劉方作為源信行投資公司的控制者,通過北京恆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持有源信行投資公司75%的股權,進而間接持有4.6%的平安股權。

  劉方的父親劉振江,這位現年55歲的退休出租車司機,也通過北京恆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持有源信行投資公司20%的股權,進而間接持有市值6.9億港元的平安公司股權。

  那,劉方和劉振江父女倆是如何得到並控制了37億港元市值的平安股權?

北京市工商局的登記數據顯示,平安公司第五大股東源信行投資公司成立於2000年10月27日,但劉方、劉振江父女進入這間公司是此後一年的事。2001年12月10日,父女倆各以50萬人民幣的注冊資本金,在同一天分別成立了北京恆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兩天後,只有3位股東的源信行投資公司就將2000萬人民幣的出資以兩個1000萬分別轉讓給了恆豐永業和裕昌隆。劉方、劉振江父女開始正式出場。

  一個月後的2002年1月16日和19日,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劉氏父女以投資者身份,將5億元人民幣投到源信行投資公司,恆豐永業和裕昌隆一躍以55%和32%的股權成為源信行的第一和第二大股東。

  不到10天,父女倆再一次增資。2002年1月28日,恆豐永業和裕昌隆又向源信行投資5億元,將源信行原來1億元的資本金提高到了11億元。劉方接任源信行執行董事和法人代表。

  增資擴股的故事還沒完。工商記錄表明,一個月後的2002年2月26日,源信行又增資5億人民幣,資本金達到16億元,這一次投資者是一家名為武漢益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企業。但3個月後的2002年5月24日,武漢益利將這5億人民幣全部轉讓給了劉氏父女控制的恆豐永業和裕昌隆。

  自此,父女倆以半年15個億的投資速度,完成了對源信行投資公司的控制。

  在源信行投資公司2002年的年檢報告中,記者找到了平安的影子。一份投資記錄顯示,源信行以7.6437億元人民幣的貨幣資金長期投資中國平安保險股份公司,所占比例為8.56%。

  目前已經公開的信息顯示,這部分平安股權主要購自招商局集團。至於劉氏父女哪裡來的如此巨資投資平安,其中的一個線索,讓故事的一個關鍵主角—鄭建源粉墨登場。

  鄭建源被推到公眾前台,全是胡潤的中國財富榜惹的禍。2002年,平安保險股權發生變化,發起人股東招商局退出,新股東名單中出現了兩個毫不出名的公司,即北京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寶華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家意外崛起的公司分別取得了平安保險7.7%以及6.67%的股份,位列第六和第十大股東。而鄭建源正是北京寶華投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北京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則由北京昌裕隆工貿和北京恆豐永業經貿公司控股,最終控制雖為兩個自然人劉方和劉振江,但鄭建源乃是其創始股東之一和法人代表。

  在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後的股本結構表中,源信行投資和寶華投資分別以6.13%和5.37%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五和第七大股東,前者僅名列外資股東匯豐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國有股東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和兩家員工股股東江南實業和新豪時投資之後,兩家外資股東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毛裡求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分列第六位和第九位,另一位國有股東深圳市深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列第八大股東——這意味著平安保險的國有股已經減持到13.64%的比例。

富豪的標簽,其依據就是其名下的平安公司股份,胡潤給鄭建源算出的身價高達33億元人民幣。一時之間,鄭成了眾多媒體追逐的對象,但無人真正知曉究竟,甚至連照片都難以找到,因此引起外界種種猜測。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這位神秘人物與其說是富翁,倒不如說更像一名導演,至少是源信行劉氏父女財富故事的現場導演。

  在一份鄭建源的北京暫住檔案中,記者發現,鄭建源是在1999年3月26日來京,並於2000年4月27日以500萬注冊了寶華投資有限公司的前身——北京新源聯動投資管理公司。當年10月27日,他又以300萬人民幣注冊成立源信行投資公司,並擔任兩家公司的首任董事長和法人代表,辦公地點均為北京崇文區崇文門外大街3號新世界北辦15樓(與香港新世界集團似有某種聯系?)。這也是次年劉方父女注冊成立的恆豐永業和裕昌隆的辦公地址。

  顯然,這是平安自然人財富故事的源頭,此後在此布景之下,發生了一系列的資金和股權騰挪。

  那,真正的幕後老板是誰呢?真正是誰最後獲得了平安保險上市的最大收益?

八、路向何方

其實到這裡不需要再深入下去就可以看到幕後富豪的故事已走到應該翻開新的一頁的時候了,而指路的明燈一個是劉方父女(或是鄭建源),一個是招商局金融集團總經理黃大展,其中任何一人都可以把這篇財富故事延續下去,只是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他們站出來?

國有資產流失逾30億元人民幣總可以讓他們站出來吧?

但是誰願意為這30億負責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新年出遊規劃平安保險宜多比較
美研究警告:三年後美肥胖成人將達七成三
波士頓房地產風險 全美最高
台健保費 改以家戶所得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