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報稅(十): 可用信用卡付稅

人氣 27
標籤:

【大紀元3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肖見編譯)—在日益增多的美國人採用電子報稅的時候,也有更多的人在報稅截止日期前用信用卡和簽帳卡(debit card)付稅。

美聯社紐約報導,一些消費者發現使用信用卡付稅方便,並且還可以增加卡的獎勵積分(rewards points)。但信用專家擔心這一趨勢說明更多的人使他們自己陷入更深的債務困境。

檢查是否要收手續費

負責美國國稅局(IRS)接受卡付稅的維吉尼亞州瑞斯滕(Reston)的泰爾技術公司(Tier Technologies of Reston, Va)主席和首席執行官詹姆斯威爾(James R. Weaver)說:“美國正朝著無現金的社會發展。我們發現這種增長每年超過20%。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增長還將繼續。”

泰爾技術公司擁有官方付款公司(Official Payments Corp),是負責聯邦,州和當地通過電話和網上用卡付稅的兩家公司之一。泰爾技術公司的網站,www.officialpayments.com,,與設於田納西州納史威(Nashville, Tenn)的由林克2公司(Link2Gov Corp.)管理的網站www.pay1040.com,均要收取所付稅額的2.49%作為手續費。這意味著一個用信用卡付$1,000稅額的人,要額外付$24.90的手續費。

財務發現(Discover Financial)和國際萬事達卡(MasterCard International)免除2.49%手續費, 只要通過它們的網站用H&R 布勞克(H&R Block)軟件報稅。這一優惠政策適用於在www.discovercard.com/taxcenter網站用的發現卡和在www.mastercard.com/us用的萬事達卡。

同時,美國特快(American Express)允許它的卡持有者通過會員每花$1積200點的獎勵積分來抵消用卡報稅的手續費。一些信用卡,包括聯合里程加簽名簽証卡(United Mileage Plus Signature Visa Card)對用卡付稅者獎勵雙倍裡程數。

用信用卡付稅是財務管理不善的信號?

信用專家對此有些擔憂,用信用卡付稅是他們財務管理不善的信號。

獨立消費者信用審議機構聯合會(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nsumer Credit Counseling Agencies)主席大衛瓊斯(David C. Jones)說,那些在4月15日報稅截止日期快到前發現無錢付稅的人可能是雇主預扣稅(withheld)不夠。或是他們沒有預留每年的稅款。那是糟糕的財政規劃的表現。

瓊斯發現那些能在月底付清帳單的人不會有付不起稅的問題。

“但是有些人做不到,因此他們迫切需要貸款,而且是很高的貸款利率。如果你已經處於困境,這是你能做的最差勁的事情之一。這些人最好不要增加家庭信用借款負擔或從信貸組織及當地銀行進行短期借貸。他們應馬上通知雇主增加他們的預扣賦稅以便將來能付得起稅。”

電子報稅和電子付帳會持續增長

在2004年,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收到950,715筆用信用卡和簽帳 卡(debit card)方式的付稅,是2002年的3倍。去年從銀行支票或活期帳戶自動轉帳付稅的增加了834,000筆。

在克裡夫蘭(Cleveland)的CBIZ財會稅務和咨詢服務(CBIZ Accounting Tax & Advisory Services)的合作夥伴凱斯瑟茲(Kathy Seitz)發現更多的小業主用信用卡付稅,特別是那些按季度估計付稅的人。

她注意到上面提到的倆家提供網上報稅服務的公司允許客戶設置他們想要付帳的日期,可以用信用卡或簽帳卡付。

瑟茲說:“這樣一來,它可以成為現金管理工具。這意味著你可以在2月份填稅表,到4月14日才付帳。”

她預計電子報稅和電子付帳會持續增長。

因為處理費用高,“政府鼓勵減少書面報稅和支票付帳,” 瑟茲說:“這對年輕的納稅人來說沒有問題,因為他們對此感到輕鬆自如並且對電子報稅系統有信心。”

用信用卡或簽帳卡付帳的人增加的另一原因是準備報稅軟件的主要提供者使電子付帳更容易。例如,林克2公司與H&R 布勞克公司合作,把付賬同它們的軟件聯繫起來。官方付款公司與印忒(Intuit)的特博報稅(TurboTax)軟件也有類似的聯繫。

林克2公司的市場指導卡拉民克斯(Carla Minks)說:“書面報稅的人也可以用信用卡或簽帳卡通過電話或網上付稅。憑社會安全號與稅表是否相符來核查付帳是否有誤。”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今年報稅不愁 美國稅局提供免費軟件
報稅季來臨 何不試試免費電子報稅?
美國報稅系列(一): 及早動手
美國報稅系列(二): 避免容易疏忽的錯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