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無痛性痔瘡疾病的新療法 (痔瘡環狀切除手術PPH)

國軍桃園總醫院一般外科 奚聖川主任

人氣: 50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0日訊】痔瘡是令許多人深為困擾的隱疾,俗話說十有九痔,即暗喻其普遍性。主要症狀是排便後出血、肛門肉狀塊突出、腫脹、疼痛、坐立不安、日間影響工作、夜間干擾睡眠,嚴重出血時排便怵目驚心,即使微量出血,長期下來亦可造成慢性貧血。

簡而言之,痔瘡乃肛門直腸黏膜下直腸靜脈叢因血液迴流受阻,長期鬱積造成血管叢擴張、黏膜鬆弛下垂累積而成,並可因局部缺血形成栓塞壞死。依解剖角色而言,其發生於齒狀線(dentate line)上方稱為內痔;若位於齒狀線下方的病變則屬外痔。內痔由於沒有神經的分佈故以出血為主,外痔則因有鱗狀上皮神經叢存在,除了出血、腫大、脫垂外,還會導致非常的疼痛。

若論痔瘡行成的原因,計有便秘(constipation)、排便過度用力、有靜脈曲張的遺傳傾向、懷孕、長期直立姿態、肛門感染、慢性隱窩炎、腹部或骨盆腔內腫瘤、門靜脈高血壓等。另外據統計、城市比鄉下罹患機率高,主因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飲食攝取不均衡、過多高熱量肉類而少蔬菜高纖維的食物,又因工作忙碌無暇或害羞就醫,甚至迷信不正確的偏方療法,導致病情的延誤而惡化,故稱痔瘡為另類文明病頗為貼切。

痔瘡依其發生嚴重程度可分為四度:第一度侷限在肛門內,排便後出血為主要症狀;第二度則指痔瘡在排便後會脫出肛門口,但會自己回復;第三度則指脫出的痔瘡需要用手才能推回肛門內;第四度則為完全長期暴露肛門外的痔瘡,即使用手也無法將之推回肛門內屬之。

痔瘡的治療在第一、第二度,一般是以支持性保守治療法為主。出血或回縮的痔瘡可以在門診使用橡皮筋結紮或硬化劑痔瘡底部注射,若是第三、第四度,則建議採手術切除是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

傳統的痔瘡切除手術效果雖然不錯,但手術後疼痛的問題令每個經歷過的患者錐心刻骨、永生難忘。手術傷口的癒合至少需要二週,其間止痛針劑和藥物的使用,對於疼痛耐受性低的患者而言,會非常的依賴,因此,常常為之怕痛而不敢接受開刀治療,卻長期忍受痔瘡的煎熬。最近國內引進一項新的手術:利用特製的〝環狀自動吻合釘〞來切除痔瘡。這項手術原理,及方法是在沒有神經分怖的直腸肛管交接的地方(約齒狀線上二到四公分)。用這種特殊設計的〝環切釘槍〞同時將鬆弛的黏膜切除及縫合,如此一來,也打斷了造成痔瘡分佈於肛管黏膜下的血管脈叢,因而可徹底治療痔瘡;至於垂脫的外痔,可回推至肛管內,待其自然地萎縮消失或形成不具威脅的皮膚懸結。

PPH(痔瘡環狀切除手術)手術的優點總論於下:

手術時間短,成熟的外科醫師約只需花15至20分鐘即可完成。
術後幾乎沒有疼痛或出血。
術後隔日便可出院,甚至返回工作崗位繼續打拼。
完美的治癒痔瘡所有症狀。併發症低,無復發率的困擾。

本院目前利用此項技術已嘉惠許多患者,每次術後隔日早晨巡房,見到患者均面帶笑容,不似以往接受傳統手術後,看到的都是苦瓜臉及痛苦不堪的表情,相對地,醫師也充滿愉悅與自信的感覺。

本文由國軍桃園總醫院www.aftygh.gov.tw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