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國英:遺失的家園

施國英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10日訊】雖然自我流放到異國他鄉已經15年了,但內心深處對故國故鄉的那份思念和關愛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因為那是一種融化在血液裡的東西,你別無選擇,無法抗拒。

雖然因為信奉世界主義的價值觀念而時常被某些狹隘的同胞指責為“西化” ,“崇洋迷外” ,“缺乏愛國精神” 等等,但捫心自問,比起那些因為種種私利的投機愛國者或被民族主義衝昏頭腦的盲目愛國者,我等對中國社會常持批評態度的人才是理智而清醒的愛國者,所謂愛之深,恨之切,恨鐵不成鋼。

在過去的15年間,每隔幾年總會回去故國看看走走,雖然那是一些夜夜笙歌,頓頓宴席的日子,可我在那熱鬧非凡,醉生夢死的氛圍裏依然感覺有些落寞。如果,物質的豐富是要以人文精神的遺失為代價,那麼,這和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又有什麼區別?

我是如此懷念20世紀80年代的歲月,那時的中國知識界,儘管也不時受到“清汙” ,“反自由化” 等寒風冷流的襲擊,但有很多知識者依然保持著對精神的探索和對自由的追求,那是一個充滿了希望的時代。。。然而,隨後的槍聲改變了一切,很多熱血青年死了,很多人或被迫或自願地流亡了,有的人坐牢,有的人做官,有的人下海。

曾幾何時,金錢和權力成為中國社會的全民性的圖騰而備受膜拜,勢利和功利像傳染病那樣流行。有人說今天的中國生氣勃勃,依我看那叫物欲橫流更恰當。那是一個好人受難,半好不壞的人掙紮,君子可能變成小人,老實人受氣的社會。

那些昔日在一起批評時政,抨擊專制的朋友,不少人成了體制內的官僚,可他們並沒有運用手中已有的權力去實現自己過去的理想,而是只想著不犯錯誤,繼續升官。在一次宴席上,一位同是海外回去的朋友談到現在國人對政治的冷漠,我插了一句說,共產黨最希望老百姓不關心政治,只關心吃喝玩樂,那位做官的朋友表情頓時不自然,席間的氣氛竟有些尷尬起來,還是他的下屬見機趕緊轉移話題,拼命拍起上司的馬屁,說什麼他的老闆如何具有人格魅力,領袖氣質等等,一路拍下去,受拍者坦然接受,倒是我等旁聽者有點坐立不安。

至於那些下海經商的朋友,似乎分分鐘都在尋找商機,每見到一個陌生人,都要打聽別人是做什麼的,看看有沒有利用價值,有利用價值的,立刻展開公關攻勢,沒有利用價值的,多看你一眼都嫌浪費。有一位也是文化人出身的朋友,現在生意做得很大,幾千萬的身價,除了忙生意,另外就是忙賭博,每天賭週邊球賽,一次輸贏10萬8萬,他說他對一般的吃喝玩樂已經沒有興趣,只有賭博讓他還有一點刺激感。本來還想勸他為什麼不捐點錢給慈善事業,後來想到這錢很可能給貪官汙吏瓜分掉,我也就無話可說了。

說實話,作為自我流放者,內心深處有時也會產生某一天也許葉落歸根,重返家園的念頭,可是,每一次都有乘興而去,敗興而回的感覺,漸行漸遠的故國,遺失的家園,何時才能找回你的靈魂?

2005年4月6日於悉尼

作者為澳洲華文作家,評論家

──轉載自《觀察》網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施國英:有毒食品─另一種恐怖主義
施國英:誰是真正的愛國者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