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造鎮 編織草屯夢想

人氣 30
標籤:

【大紀元4月10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康俐雯報導攝影﹚南投縣的草屯鎮過往因盛產草鞋,又稱「草鞋墩」。這裡水稻產量豐富,因此製造草鞋用的稻草資源充沛,再加上打造的技術精湛,品質有口皆碑,早期草屯是通往內地,也就是埔里的經商要道,往來商賈皆在此更換草鞋,因而帶動本地草鞋編織的盛行,「草鞋墩」成了中部有名的草鞋製造及集散地,「草鞋墩」的草鞋工藝盛名也不脛而走。

 只是隨著工業技術演進,布鞋、膠鞋與皮鞋量產盛行,逐漸取代傳統草鞋,草屯地區的稻草編織技術逐漸沒落,耆老亦漸凋零而失傳。為了保存草屯地區傳統文化,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草屯鄉土文教協會、草屯鎮公所等機構投入人力與精神,積極與在地的草編師父合作,培訓種子師資也深入當地各級學校推動稻草工藝編織,與地方特色文化等。

 草屯鎮長洪敦仁更喊出「工藝造鎮」的施政方針,工藝所負責的十公頃「台灣工藝文化園區」也積極進行中,目前已推出「工藝體驗教室」竹編課程,未來還將陸續增加藍染、漆器、植物染、金工等各式工藝創作。

工藝文化園區傳承好手藝
 說起草屯發展工藝的歷程,除舊有歷史與南投縣境內盛產多種工藝原料等原因使然外,「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建於草屯也是莫大的助力。工藝所在草屯鎮長洪敦仁「工藝造鎮」的理念下,共同推動「台灣工藝文化園區」,未來園區內將陸續納入「台灣工藝設計博物館」、「竹藝體驗教室」等細部規畫。

 軟體也將同步進行工藝種子教師的培訓,工藝所也與草屯在地的「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合作,讓當地民眾可以陸續參與工藝創作以及傳承。

 目前,全台各地頂尖的工藝家皆匯聚當地,其中甚至有大師級人物、或是資深的工藝家不定期現身體驗工藝教室,指導民眾。曾獲薪傳獎的老藝師黃塗山就是其一。

 高齡七十多歲的黃塗山自小在山區村落長大,從劈竹等初步細工都出自他的手中,黃塗山表示,竹編的技法以底部編織最為重要,而編底方法有八字紋、十字紋、井字紋、六角紋、斜紋等二十五種編法,各種花紋交互運用,力道必須拿捏得恰到好處,否則很容易折斷竹子。接著再編花邊、提把等過程,然後加上上漆、防腐處理等手續,使用上百年也不壞。

 另一位出生於編織世家的工藝家張憲平也是體驗教室的指導老師,祖父三代皆從事編織工作,每逢假日時就得在父親開設的織蓆工廠幫忙,自小練得一手好功夫。

 張憲平的竹籐編織,從材料的準備、作品的構思、設計到完成,皆獨自作業,不假手他人。他也吸收台灣原住民的編織技法及探討各地竹細工,追求更豐富而多變的編織技法。

 工藝所指出,這兩位竹藝創作者皆希望透過體驗教室的推廣,讓竹藝編織這項傳統藝術能廣為流傳。請來老師傅豐厚的經驗指導之外,草屯工藝造鎮灑下的種子更遍及文化替代役男。

 到工藝所參觀,體驗與動手DIY是必經關卡,替代役男就成了協助民眾進行各項DIY的小老師,不但要幫忙準備半成品,體驗時間他們也會站在長桌前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引領民眾做小風車、竹藝杯等,服務熱誠、態度親切而且有問必答。

 更有趣的是,喜歡竹藝的替代役男還可以趁著服役期間跟著工藝師傅由選竹、劈竹等初步工作到透過簡易編織法完成小提籃,每個環節都加以涉獵,成為名副其實的工藝種子。

一次飽覽台灣工藝創作
 工藝所已將草屯商工舊校區中的成學樓一樓規劃成「工藝體驗教室」,首先推出的是「竹藝體驗教室」,裡外皆以竹為設計的主題,放眼看去皆是竹的蹤跡。從竹的生態、竹篾基本編樣本、竹管窗花樣本應有盡有。

 現場也由十位竹工藝師進行竹工藝的技巧操作,將竹工藝五項基本工法--劈、刮、剝、拉、削完整呈現,民眾可親自體驗竹藝編織DIY。另外,為配合教學與資料的交流,教室內的一隅也設有數位學習區,設備包括了影音播放系統、電腦資訊設備以及42吋電漿電視等。
 教室外走道與穿堂,則委請景觀設計師施能衡,設計製作了八處美侖美奐的各式竹藝景觀;另外,在看板上介紹了有關竹材工藝的發展歷程、竹材製品的維護方法、竹的各項加工技術……等多樣資料。

 教室門面以實心柚木做成格柵,其外層以燻竹鑲嵌表面。燻竹素材是最近才進行研究的材料,其色彩古樸、質地堅硬有如眾所周知的煤竹,它具有防蟲的效果,希望在園區率先使用後,能為竹材的利用再開啟另一扇窗。

 南投盛產的竹子發展成竹藝之外,工藝所未來也將在體驗教室陸續引進漆器、藍染、植物染與金工、石材等多樣工藝創作,接納外來觀光遊客外,也與草屯地區之外如中寮的「阿姆的染布店」等藍染創作者、集集的「影雕村」等石雕工藝創作者合作,將工藝創作擴大到各地。

 曾任工藝所所長的現任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強調,台灣各地都有工藝創作,但草屯園區特別之處,是台灣工藝創作最完整而集中的所在,國內外的觀光客想要一次飽覽或體驗台灣工藝創作,就在草屯。未來園區更將擴大範圍延伸至草屯商圈的工藝街,預計將深耕工藝的草屯鎮打造成可比照法國亞維儂的國際知名特色小鎮,初估屆時每年可吸引三百萬人次遊客到草屯體驗工藝之美,進一步帶動地方商機。

稻草藝術編織小鎮美夢
 除了工藝所不遺餘力推動外,「草屯鄉土文教協會」為了保存草屯地區傳統文化,自八十七年開始推動稻草工藝及地方特色文化等相關活動,深化鎮內稻草編織文化,發展稻草工藝產業,也將稻草編織擴及全鎮,開辦社區大學培養社區人才及國中小學教師的學習團隊,並結合社區資源,成立草鞋墩工藝工坊,就稻草製品的種類做創新與產品開發,如:草編童玩、稻草手抄紙、傳統草鞋製作,草阜景觀設置、親子農村體驗營、稻草創意比賽。

 此外,該協會也連續舉辦多年的「草鞋墩國際稻草文化節」將草屯鎮的鄉土文化特色充份展現。另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負責的「草鞋墩稻草工藝館」除展示學員的工藝創作外,也策劃草編童玩、稻草手抄紙、傳統草鞋製作種子教師、稻草產品設計開發等一系列活動。該協會也與工藝所合作,開發草編或竹編等相關傳習活動或產品,民眾體驗DIY可從最基本的風車或稻草人開始,十分有趣。

 九二一大地震為南投草屯帶來轉機,曾是沒落、難以傳承的工藝在政府與民間共同的推動下,「台灣工藝文化園區」成為草屯重生的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與全世界的人都可看到草屯,這個工藝特色小鎮的誕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先進的中國遠古科技挑戰科技發展觀
綠博開幕 宜蘭盼再創奇蹟
前國安線人談中共愛國招牌下的罪惡
【藝海漫遊】剪紙迎春--山西剪紙藝術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