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看漲 歐元看跌 金價本週恐續挫

標籤:

【大紀元4月1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八日綜合報導)根據彭博社調查顯示,由於美元兌歐元看漲,黃金作為避險投資替代品的魅力頓失,黃金價格恐連續第二週下跌,而受到歐洲經濟搖搖欲墜影響,歐元本週則看跌。

紐約金價上週累計下跌2.30美元,每盎斯報426.50美元後,彭博社4月14與15日針對42名交易商、投資人與分析師調查發現,19名受訪者預估金價本週將續挫,另有18人預估金價看漲,有5人預估持平。

聯準會 (Fed)從去年6月以來7度升息,帶動美元需求後,國際金價距離去年12月創下的16年來高點458.70美元已回挫7%之多。

美國財政部日前表示,國際投資人在2 月份增持的美元資產幅度超乎預期,顯示外資在1月份出現大幅買超之後,仍對美國金融市場保持高度的進場意願。 美國財政部15日表示,2月淨增金額達845億美元,低於1月的925億美元。經濟家原先預估2月淨增650億美元。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2月份下跌0.25個百分點至4.38%的水位,顯見債市頗受青睞。

淨額再度走高,顯示外資增持美元資產的興緻仍然高昂,不受美國經常帳與預算雙赤字破紀錄的影響。雷曼兄弟資深經濟家Drew Matus說:「數據如此驚人,我們對美債與美元抱持高度的興趣。」

總部設在伊利諾州Prospector資產管理公司總裁Leonard Kaplan指出,「美元看漲,金價投資魅力消褪。」

紐約金價上週計挫0.5%令看好黃金價格上漲的投資人跌破眼鏡,根據彭博社4月7日與8日調查顯示,多數受訪者預估金價看漲。

另外,根據彭博調查每週匯率調查顯示,由於跡象顯示歐元區12國經濟搖搖欲墜,歐元兌美元本週可能出現過去六週來第五週下跌。

彭博社4月15日對全球42名研究員、投資人與交易商調查,有57%的受訪比重建議拋售歐元兌美元,高於上週的調查結果42%,另有47%建議拋售歐元兌日圓,高於上週的調查結果37%。

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日前也相繼下調歐元區經濟預估損及歐元需求。

IMF13日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宣佈調降歐元區經濟成長預估,並指出,如果經濟成長趨緩超過預期,歐洲央行 (ECB)可能有降息空間。

IMF表示,預期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1.6%,低於上一次去年9月份預估的2.2%,而明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將達2.3%。

隨著歐元區經濟面臨放緩風險,IMF表示,「如果目前的經濟疲軟或歐元升值持續,導致通貨膨脹低於預期,不排除進一步降息可能性。」

在過去14年期間,歐洲經濟表現有13年較美國遜色,油價創新高和失業率節節攀升斸傷消費者和企業支出以及導致企業將生產轉移勞工成本較低廉的海外市場。

不過,ECB總裁Jean-Claude Trichet上週表示不會進一步降息。ECB已維持利率在2%的60年以來谷底不變達約2年之久,以期刺激投資和民生消費。

IMF經濟展望報告也預估,今、明兩年歐元兌美元匯率將介於1歐元兌1.31美元。歐元兌美元匯率在去年12 月30日觸及1.3666美元的歷史新高紀錄,此後,升幅倒吐。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半年度經濟預測草稿指出,計畫調降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主要因日本和歐洲經濟表現不如預期理想所致。

總部設於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13日預期,所屬30國家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8%,低於去年11月預測的2.9%和去年5月估計的3.3%。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訂5月24日公佈正式報告,在此之前,預測數據可能也會作修正。

根據彭博社經濟學家調查指出,歐洲經濟研究機構ZEW經濟研究中心明天將公佈德國投資人信心指數出現過去五個月來首度惡化。

摩根士丹利駐倫敦全球外匯研究部門主管StephenJen指出,「歐元利空罩頂。」Jen在4月14日下調歐元預估。他指出,「成長差距至關重要,歐元區經濟面臨嚴重困境。」

根據電子外匯交易系統EBS報價,歐元兌美元上週累跌0.1%,報1.2920美元,歐元14日一度跌至二個月來低點1.2766美元,歐元兌日圓則挫0.4%報139.30日圓,為過去三週來首度下跌。

繼美元兌日圓出現過去五週來首週挫貶後,據彭博調查顯示,建議買進美元兌日圓的受訪者比重出現下滑,有43%受訪者建議買進美元兌日圓,低於上週的調查結果46%。

美元兌日圓上週報107.80,相對前週報108.23。

Jen日前接受訪問時指出,全球第二大券商摩根士丹利預估歐元兌美元6月底前將達1.30美元,低於先前預估目標1.35價位。


相關新聞
一週金價 金價跌至427美元 接手時機
美元兌歐元跌落兩個月新低 國際金價上揚
國際金價大漲  分析師:後勢仍看漲
新能源以近十七億美元出售澳洲商業能源業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