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公設 中看也要中用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耀文╱專題報導〉根據大樓管理維護業者調查,社區公設使用頻率較高且維護較容易的項目,以門廳接待區、親水步道、休閒座區與圖書閱覽室等較受到換屋型住戶青睞﹔但部分購屋經驗不足且對維護成本觀念模糊的年輕首購客,則偏愛社區游泳池、蒸氣室、社區電影院等炫目型設施。

由於前幾年大樓市場流行社區公設豐富化,業者不論社區規模大小,都附加各式休閒設施,尤其是社區游泳池,幾乎成為首購大樓或換屋產品的標準規劃,但根據住戶實際使用經驗,業者發覺實用性較低的公設內容,不是閒置就是使用頻率過低,呈現資源浪費窘況,最近紛紛改善公設實用性,加強賞景或接待機能的公設。

包括門廳接待區的豪華化,首購大樓門廳紛紛比照換屋大樓門廳等級,設置高級家具以拉高空間規劃質感,或透過與親水步道、賞景水池結合,以循環過濾或加入少量消毒氯錠方式,降低水費、電費與清潔消毒費負擔壓力,同時維持造景效果。

建商依據住戶使用經驗修正,並考慮住戶維護設施負擔壓力,包括社區游泳池、蒸氣室、社區電影院、電腦教室等維護成本較高的休閒公設,因實用性相對較低,僅部分大型社區仍採用,中小型社區多以具備賞景或接待機能的公設為規劃主流。

部分規劃社區泳池的業者評估社區泳池維護費用,包括換水費、清潔消毒費、電費等,每月至少需2、3萬元,為控制每戶每月負擔這類公設的營運成本維持在100元上下,戶數規模達200戶以上的社區,建商為吸引客戶購屋,較願意花費2、3百萬元預算設置社區泳池,以免規劃美意未能獲得住戶認同,成為社區維護的燙手貨。

也有部分建商為營造公設管理維護費用不高的假象,特別將游泳池、社區電影院等水電支出包裹在公共水電帳單中,由社區管理基金負擔,並不直接分攤到住戶水電費帳單內,多數未使用的住戶也因此不太計較,這也是業者讓高營運成本公設繼續存在的變通巧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