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嫁」後「娶」的婚俗

font print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塔塔爾族的婚俗別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 ,然後再「娶」回來。   
  
婚姻過程是:經媒人三番五次登門求親,女方家長若允諾,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禮,稱為「庫拉克綏雲切」,即給新娘從頭到腳的整套服裝。下過聘禮,即算訂婚。   
  
按塔塔爾人的傳統習慣,婚禮在新娘家舉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結婚前幾天,男方要把為新娘製作的全部服裝、炊具、陳設和婚禮時食用的物品及自己的「嫁妝」送到女方,其中包括給新娘父母的禮物(稱「 克以特」)。等到新婚之夜,新郎就正式「嫁」過去了 。
  
「出嫁」的儀式也頗為有趣。這天,新郎在伴郎及 親朋好友的陪同下,坐上馬車,青年人拉手風琴,興緻勃勃地唱起塔塔爾流行歌曲「幾爾」,一路上歌聲、琴 聲、口哨聲、吶喊助興聲連天,浩浩蕩蕩地前往女家成親。當夕陽西下,新郎和伴郎們一行人等來到新娘家。這時先要繞著院落轉一圈,然後才到門前。而此刻女家大門都緊閉著,新郎要獻禮物才能進去。以後,新郎進房門,到床邊,吃飯,都要送喜錢。   
  
結婚儀式先由阿訇誦經,並詢問新婚夫婦是否願意,待男女雙方回答「願意」之後 ,再由阿訇將一杯糖水(或蜜水)送給新郎和新娘共飲 ,象徵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禮畢入洞房。第二天早上新 郎要拜見岳父母,回家舉行宴會,並舉辦各種文娛活動,晚上再回到岳父家。   
  
婚後,新郎和新娘都要在女家往一個時期,有的三個月,有的半年,有的甚至要生過一個孩子以後才回到男家。   
  
塔塔爾族對待女婿如同對待親生兒女一樣熱情。在女方家居住期間,岳父、岳母要拿出上好的食品款待女婿,使女婿感到生活在女家就如同生活在自己家裏一樣溫暖。   
  
當新婚夫婦回男家時,新娘的嫁妝要全部帶走。將到男家時,男方親友要用繩子攔住新娘的去路,新娘要獻糖果等物,方可放行。新娘回到夫家,男方親友向新娘身上撒糖果,並舉行宴會,盡情娛樂,以示歡迎。
  
婚禮接近尾聲,人們唱起了婚禮歌,歡送光臨的客人:不辭辛勞的遠方來客/ 為婚禮增添了歡樂/ 祝你們 返回時一路平安/ 願我們在別處的婚禮上重逢相見/ 婚 禮慶典這樣解散/ 是因為天色已經很晚/ 回不了家的客人們/ 請在我們的洞房裡安眠。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毛南族,主要分佈在廣西西北部的環江縣,其餘散居在南丹、河池、都安等地。毛南族地區緊靠雲貴高原東麓,熔岩遍佈,青山連綿。中部是茅南山,東北部是九萬大山,西北部是鳳凰山,西南部是大石山區,林木蒼翠,屬亞熱帶氣候,適合於農耕畜牧。
  • 每年的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期間,正值農忙季節,傣族青年一般不談戀愛,也不辦喜事。這一古老的傳統習俗一直保留至今。  
  •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曆四月十三 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實際上潑水節就是傣歷的元旦,因為傣文曆法,新的一年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 民俗民風
  • 美要眇兮宜修,是湘水女神飄逸綽約的風姿,也是一位晚明閨秀的芳名。沈宜修,究竟是什麼樣的妙人,擔得起神仙一般的美好形容? 江南自古繁華,山水清嘉,地靈人傑。世家大族詩書傳家,女教興盛,湧現出眾多品貌俱佳、文名遠播的淑女。沈宜修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處柴米油鹽的俗世,卻以細膩婉約的心靈,構築了生命的詩意桃源,更為後世留下了燦爛的筆墨。
  • 廷尉翟公被罷官後,賓客稀少,門可羅雀;學士張褒被彈劾後,焚燒魚符,棄官而去。
  • 在這個剛剛告別春天的時刻,王觀又要目送友人離去,不知何日才能重逢;而他自己,不也是漂泊在外,歸期不定? 三分惜春意,三分別離苦,三分羈旅愁,再添上一分文人詩興,一首十分佳作《卜算子》從他口中吟唱出來……
  • 張鎮周先贈親友金帛,繼而上任舒州都督,從此與親友以禮相隔、依法辦事;宓子賤看到前來迎接他的達官貴人擠滿道路,趕緊驅車前進,不理會權貴的奉承。
  • 李謐擁有萬卷書籍,宋敏求家的藏書豐富。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中國古代醫者懸壺,大多都懷揣著濟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從豐富的史料中不難看到,「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寫在《大醫精誠》中的字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已在歷代許多身懷奇術的醫生身上得以展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