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喝母乳也會造成奶瓶性蛀牙嗎?

張閨臣(榮新牙醫診所醫師)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3日訊】凱蒂是個職業婦女,很重視孩子的健康,她堅持哺餵母乳,上班時擠出母乳給保姆餵食,晚上則親自哺乳,並給小孩補充鈣片。可是有天學步走的孩子跌倒撞斷門牙,到牙醫門診檢查後,醫師告訴她,孩子已經罹患了「奶瓶性蛀牙」。

奶瓶性蛀牙怎麼來的?

「奶瓶性蛀牙」使牙齒變得脆弱,會一片片剝落。除了補充「氟化物」,還要開始為幼兒刷牙,睡前最好不要再進食。

因為母乳與牛奶類製品一樣含有糖分。醣類在口腔中被細菌醱酵分解時,會把口腔變成酸性,時間一長,牙齒會開始脫鈣軟化,慢慢牙齒會形成一個窩洞,此時再補充鈣片是沒有用的。

因為嬰幼兒開始長牙時,其鈣質是呈「結晶」狀態,即使補充鈣片,也沒有辦法增加牙齒的鈣質,唯有補充「氟化物」,可以與牙齒的鈣形成氟化鈣,氟化鈣比較能夠抵抗酸的侵蝕和分解。

在我國6~12歲學童的蛀牙率很高,牙醫師公會針對台北縣內托兒所的幼兒,每天免費提供氟錠給幼兒使用,同時提供全省1,000多所小學學生,每週一次免費使用含氟漱口水,目的都是為了要預防兒童蛀牙的發生。

在歐美有許多國家,在飲用水中加氟,台灣地區目前並沒有這項措施,所以父母親可用其他方式來補充兒童的「氟化物」。

一般來說,兒童如果不小心誤吞入少量的氟,並不會有任何危險。

如何補充兒童的「氟化物」?

一、直接服用氟錠:

0~2歲的嬰兒使用量,每日一錠1/4mg;2~4歲的幼兒使用量是每日二錠1/4mg;4~6歲的兒童使用量是每日三錠1/4mg;6歲以上的兒童使用量,每日四錠1/4mg或1mg/1顆。

二、在牙齒外表塗氟:

目前牙醫界常使用的塗氟葯劑種類有三種,第一種是2%NaF(氟化納)它的PH值接近中性 ;第二種是1.23%酸化磷酸氟化物,它要使用氟托將氟化物放入口中約4分鐘,同時一邊把多餘的口水吸出。 第三種是5%氟化納是一種氟化塗漆,塗氟後不需等待氟膠變乾。

依不同情況選定藥劑後,先去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然後吹乾牙齒,在牙齒上塗布氟膠,然後在塗氟後的30分鐘內,不要喝水、漱口和吃東西。5歲以下的兒童,健保局有提供免費塗氟的措施。

一般醫師建議六個月塗氟一次,比較嚴重的患者,或頭部曾做過放射線治療,造成唾液腺萎縮的患者,或是有口乾症的患者,及蛀牙偏多的人,醫師建議縮短塗氟的間隔時間。

三、使用含氟漱口水:

每天使用0.05%NaF(氟化鈉),相當於含氟225ppm 的含氟漱口水漱口。或者每週使用較高單位的0.2%NaF(氟化鈉),相當於含氟900ppm的含氟漱口水漱口。

四、使用含氟牙膏:

含氟牙膏主要成分大多為氟化納(NaF)或單氟磷酸鈉(MFP),我國規定成人牙膏的含氟量在1000ppm以內,兒童牙膏則在500ppm。如果孩子還不會漱口,刷牙時盡量不要使用牙膏,或用約一小粒花生米的量即可,這樣可以減少孩子吞食牙膏泡泡的機會。父母親如果從小訓練孩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孩子才不會受蛀牙之苦。◇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