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廣:山東大學分房抗爭的啟示

──兼論維權与草根政治

孫文廣

標籤:

【大紀元5月13日訊】中國維權抗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中會產生一批熱心公益的積極分子和民意代表;這些人扎根于民眾,受到民眾的擁戴,將來中國實行民主競選,他們由于積累了經驗,聚積了人气,會脫穎而出,成為政治人物,這應該是中國的草根政治的基礎,這也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山大分房抗爭的歷史因由**

山東大學教職工的住房分配,通常是先對每個教工,算出一個總積分,然后按這個積分排隊挑房;總積分以工齡為主,考慮職稱、職務或乘上系數計算出來。但是近年學校提拔一批年輕干部,他們工齡短,雖有職務加分,仍排在教授的后面,于是他們就提出按“等級”分配的“方案”,使自己搶先分房。

1998年學校首先打破原來的分房辦法,采取按四類人員分別排隊先后選房,一類是老博導,二類校領導,最后一類是新博導。遭到眾多教工的反對,大家編了順口溜:“老博導、新博導,護航保駕校領導(謀取利益)”。這個順口溜即刻傳遍了全校,壓力之下有的領導竟自我解嘲的嘆息道:“想住好房,就不要怕挨罵!”基于教工的不服,2001年分配集資建房時,又改回大排隊的方法。

按照道理既是“集資”建房,在出資上大家是平等的,就應由出資者選出代表制定分房方案,而不應該由校領導等少數人來決策分房方案。

不久前,山東大學利用學校土地,新蓋1114套集資建房(比市价便宜),山大的領導人又利用特權制定五個等級的分房“方案”(辦法見前文《山東大學分房風波》),“方案”侵占多數教工權益,公布后,大家利用各种方式奮起抗爭,最后獲得一定成果,本人參与其中,得到不少啟示。

在中國大陸,基層干部為謀自身利益,侵占群眾權益的現象很普遍,山東大學并非特例,現將近年來山大分房抗爭過程,做些簡單記錄和分析,并把一些資料展露出來供大家參考。

**簽名信的意義**

為了維護教工的權益,反對校領導按特權分房,山大教工采取多种途徑,反映自己的意見,組織簽名,成了經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2001年原生物系主任王龍教授(已去世),李庶長,孫文廣等113名教工簽名寫了《對集資建房的几點要求与建議》。

2004年12月的一封“關于集資分房分配問題致上級領導的意見”有300多人簽名,這封信在40人上訪省委時,交給了省委信訪辦,并寄給了中央有關部委。有些熱心人,拿了打印好了的信到每家每戶去宣講去征求簽名。這种信件在簽名過程中廣為流傳,起到了一种宣示和交流的作用,簽名信實際上也是一份傳單。

**小字報的作用**

一般的簽名信雖然能在教工中傳閱,但看到的人有限,仍不能起到公示的作用,于是開始貼小字報。

關于分房,最早署真實姓名的小字報出現在1999年,是管理學院教師孫柏錄所寫,他對分房中的不公現象提出了批評,但是這篇小字報貼出后很快被工作人員撕掉,他立即找到校領導表示抗議,并寫信給山東的領導人。

2004年學校要搞集資建房,10月23日,山大東區家屬院的公告欄上貼出了一份小字報,標題是:《有關集資建房問題的群眾意見》署名是:“化學与化工學院离退休教職工”。這份小字報要求學校召開集資建房群眾大會,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并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議。
過了兩天(10月26日)又有“一群教師”貼出了《關于集資分房“職級系數”的意見——致校領導的一封公開信》

2004年11月24日學校公布分房方案(草案),首次提出了,按五個批次等級選房的操作方案。這“草案”一出台遭到多數教師的抨擊,一時小字報貼滿了布告欄。小字報一直連續到2005年一月下旬。累計有數十張之多。小字報也貼遍了東校區的各個宿舍。不但校內教工在看,校外的關心者也來看小字報。

小字報內容有多种形式,既有評論也有紀實,還有詩詞,順口溜,既有針對學校領導的,也有討論崗位制博導制的問題。既有大塊文章也有短文,短語或在空白處用彩筆寫上几句話几個詞,公告欄成了一個論壇,花花綠綠,煞是熱鬧。

在寒假前, 2005年1 月12日貼出了署名“山東大學東校區部分退离休教師”的《致東校區教職工的一封公開信》,共計六頁,系統闡述了抗爭者的觀點,貼到了東區几個宿舍。大家說等待新年之后再做計較。

小字報起到了表達、匯集民意,交流信息的喉舌作用。當今電腦進入家庭,打印不成問題,小字報很容易复制,撕了一張可以再貼一張。

**上訪請愿与准備游行示威**

大陸興起的上訪活動,在山大的分房抗爭中也被應用,為了反對按特權分房,在校內一共組織四次10人以上的上訪,最多一次有約80人參加,12月13日約40名教工去山東省委上訪。

這些“上訪”實際上是一种請愿活動,即到有關部門去表達申述和抗議,同時也是在公眾場合展示民情民意,以求大眾的同情。當然也希望通過“上訪”爭取上級机關的支持。

上訪活動也是一种聚會、一种論壇。群體上訪有很多人參加,他們聚集起來可以交流看法,可以宣講觀點,宣讀有關的資料。(有些觀點和資料要反复的講才能使多數人記住)我們在組織上訪時就考慮到有關領導人如果不接見,我們就在等待的場所(校內的會議室,工會廳)舉行演講會,事先請一些人做准備,會場上也會有人跟著講話,不時有人插話。講話經常被掌聲打斷,場面很火爆。每次上訪回來,很多沒有參加的教工都在追問上訪的情況。

教工到省委上訪,接触社會,有不少收獲,一位教師回來后寫了《教授上訪記》,張貼出去,還在网上發表。通過四次上訪和連續不斷的小字報造輿論,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在校內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支持抗爭的人越來越多。這時很多人提出來,校方如果再繼續堅持原來的“方案”,就要去北京上訪并申請游行。有當過律師的教師,開始准備申請游行的文件,有人募集款項,准備去北京“上訪”,這些活動都是公開地議論和進行,組織者也有意讓校方知道。后來校方對分房問題做出讓步,大家才停止了申請游行和去北京上訪。

**抗爭中的群體分布**

在這次分房抗爭中,多數是党外人士,也有共產党員,還有 “民主党派”成員。抗爭者以退离休人員為主,這些人,后顧之懮不多。有關領導難對他們制裁,報复手段較少。而在職人員則受提拔職務晉升職稱的威脅,還有家庭的制約,所以多數敢怒不敢出頭,暗地里表示支持者很多。在群體抗爭中,大家自然尋找安全途徑,希望不要“出事”。開始時有人不敢簽名,后來簽名的人多起來,上訪也是一樣,開始人少,看看沒事,參加的人就多一些,但走出校門到省委上訪,很多人還是有顧慮。

寫小字報也是一樣,開始很少有人寫,后來貼的多了,很多人會跟上,但是署上真實姓名者仍然極少。10月6日到學校上訪,校長不出面,等接待過程中,舉行演講會,有人做了記錄,我整理后貼了出去,結果很快被教工撕掉,因為其中提到很多發言者的名字,有些人雖然敢于在會上講,但卻不愿意以真實姓名發表,說明了很多人在維權過程中,心存恐懼。

為了使大家增加安全感,所以在簽名時往往要把一些知名人士排在前面。40人到省委上訪,當要求推舉三位代表面談時,挑選出的三個人全是共產党員。很多上訪、請愿、示威安排老人、婦女在前面也是這個道理。

**山大分房抗爭的成果**

山東大學教工最近一次的分房抗爭,持續几個月。校內教工的維權到處可見, 有人還利用中共党的會議,民主党派的會議机會發表批評議論。這次抗爭帶來了以下几項直接的結果:
其一:迫使學校改變原來的分房進程,學校原來規定的選房交款是在04年11月底前完成。由于抗爭,只得推遲五個月。到05年4月公布新的分房方案,月底結束交款。在推遲的五個月。五個月中教工的意見得到了充分地公開地表達。

其二:最后校方出台修改過的新方案,做了某些讓步和調整,使退离休教工的權益得到了一定的照顧,如改變了退休正教授,离休副教授必須在博導、二三級崗干部之后挑選住房的辦法。現在可以和他們并排挑選住房。

其三:一部分住房的一二層只准退离休教工挑選。使得年老體弱的老年教職工避免爬樓之苦。

山大教工的抗爭,盡管沒能從根本上改變分房方案,但是還是爭得了一定的改進,使大家受到鼓舞。

**分房之外的成果**

分房抗爭的另一個間接的成果是,大家爭取到了在公告欄中貼小字報,就校內事物發表評論的權利。這個權利一度遇到有些干部的置疑,但大家奮力抗爭,小字報還是保留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這也為以后維權抗爭,提供了一個較好的開端和平台。

這次抗爭的結果,還說明了誰抗爭,誰受益,積極參加抗爭的群體(主要是退离休教工)受益更多。而一部分在職,正副教授和一般干部,由于他們顧慮更多,參加抗爭深度有限,所以最后受益也較少。權益受到的損害也更多。

抗爭過程說明了自己的權益要靠自己去維護,不能等待恩賜這种道理如果深入人心必然會推動公民維權活動。抗爭過程對參与者,觀察者都有一些教育,另外抗爭過程也培育了一批積極分子,還有一件事,被廣泛評論為与這次分房抗爭有關。2005年1月,濟南開始發放“同城補貼”,在濟南市只有山東大學一個學校正教授每月的補貼是405元,(相當于副廳級)而濟南其他高校,正教授的該項補貼都是320元(是按處級干部發放)。 “正教授應該享受廳級待遇”,正是山大分房抗爭中的焦點問題之一,据說,有關方面考慮如果在“同城補貼”待遇上讓正教授只享受處級待遇,會為山大分房風波火上澆油,所以給了他們廳級待遇。有人說這是分房抗爭的副產品。

當然由于現在的大環境和體制的限制,要想在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爭取到根本的公正也是不可能的。住房的分配,也是計划經濟遺留下來的問題,一個過渡性的問題,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的完全建立這种問題會逐步消失。但是作為公民維權,卻會長期存在于中國的社會之中,是個長期的過程,

**從分房風波透視“特權”**

山東大學現在是一個有上万名教職工的大學,它是現有體制下的一個基層單位。在計划經濟下,一個大學,實際上是一個社區,一個小社會,有人說大學,除了火葬場不辦,別的什么都辦。大學實際上也是當前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社會上存在的問題,在大學也都有反映,從這一點上來看,大學和社會上的事業單位和國營企業,并無兩樣。所以從一個大學,也可以透視整個社會。

一党專政的國家,是一個充斥特權,發展特權的國家。大學里自然也少不了特權。山大的分房問題,更是突出的反映了這种特權的現象。在早期高校的分房,是按照總分排隊。為了維護領導層的利益,于是就提出了一個分批挑房的“草案”,即校領導和管理關鍵崗(主要是院長、院党委書記)在第一批先挑住房。剩下的第二批再挑,這里包括二三級領導崗(包括正處級領導崗、系主任)。再剩下來第三批才是正教授。(后來經過抗爭提到了第二批),然后是副教授、副處級及其它。這樣的方案,總體來講是維護校領導和院系領導的特權利益,為了使得維護特權的本質不要太露骨,他們添加了些裝飾,在第一批的93人名單包括了七名“ 長江學者”。其他的80多人則多是校領導和“管理關鍵崗”。

**維權抗爭和草根政治**

近年來大陸維權抗爭風起云涌,基層經濟維權更是一項普遍的維權活動,經濟維權的自然引深,當是政治維權。

凡是維權都有相似的內涵。其一是,必須要有維權的意識、,要有維權的信心。其二是:集體維權必須要有一定的途徑,簽名信,小字報,上訪請愿,申請游行、示威,都是可行的方式和途徑。其三是要有維權的組織者,要有打頭的人,積極分子,而且這些人正是通過基層的維權逐步鍛煉出來。

其四,在中國群體維權抗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中會產生一批熱心公益的積極分子和民意代表;這些人扎根于民眾,受到民眾的擁戴,將來中國實行民主競選,他們由于積累了經驗,聚積了人气,會脫穎而出,成為政治人物,這應是中國的草根政治的基礎,這也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當年波蘭團結工會,就是組織工人反對物价上漲,爭取結社自由,從這些維權開始,扎根于工人之中,最后取得自由和民主。出身于工厂的電工的瓦文薩組織團結工會,后來成了波蘭的民選總統。

**机制程序的腐敗乃最大的腐敗**

分析山東大學的分房方案,可以明顯感到這是為校領導及“管理關鍵崗”等干部設計的方案,使他們能搶先分房。為什么這樣的方案能夠出籠,付諸實施?這樣的方案是由什么樣的程序制定出來的?

山大分房“方案”的最后決策机构是二個,一是“學校党政聯席會議”二是“教代會主席團”。學校“党政聯席會議”是由學校的党委正副書記、常委,正副校長們組成的,即校領導。而“教代會主席團”的主要成員是各個院、處級領導人,即所謂處在“管理關鍵崗”的人員。

他們自己坐在那里制造理由,制定方案,把自己排在最前邊,挑選最好的房子。他們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所謂“批次”,是官本位產物,利益按官大官小分配。

分房中出現了奇特現象:每一次分房都是從大到小各級官員槍好房的机會,他們從新房再搬到更新的房子,因為上一次分房時他們已經受到照顧,住進新房,而下一次的分房他們還要 “优先”,又挑到更新更現代的房子,群眾把這批官員稱作“搬家專業戶”。

更有甚者是工齡59年的生命學院的黃浙老教授,今年九十歲,累計積分一万多分,竟排在二、三千分的處在“關鍵崗”的徒子徒孫后面分房,他在分到房子交款后三五天內,還沒住進新房就去世了,對此教授們唏噓不止。

所謂“關鍵崗”只是一种流動性的、年年在變的、由領導人決定的崗位,怎么能和干了一輩子的老科學家、老教授相比呢?

這次分房是屬于“集資”建房,在出資方面,大家平等,理應由出資者選代表,來制定分房方案。但山大分房卻沒有這個程序。是校領導和關鍵崗的成員來進行決策,利益當然會向他們傾斜。所以說程序的腐敗乃最大的腐敗,程序和制度的不公正乃是最大的不公正。
清醒的人們應該在程序上制度上維護自己的權益。

2005年5月14日于山東大學@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訪孫文廣:建議四五清明悼紫陽
孫文廣: 英雄山上祭紫陽──四五清明紀事
孫文廣:盼國共會談促兩岸媒體交流
中共實施新信訪條例 訪民被擋在北京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