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媽不再住在一塊了!

文/李苑芳(貓頭鷹圖書館館長)
【字號】    
   標籤: tags: ,

〈當企鵝蛋孵化之後,企鵝爸爸和企鵝媽媽就開始合力的照顧牠們的小企鵝,直到小企鵝長大為止;可是,為什麼身為萬物之靈的爸爸媽媽,卻常常不等到孩子長大,就各奔前程?〉

懷裡抱著一堆圖畫書,走進圖書館,從書架後面看到阿倫正埋首於書堆中。
「阿倫,來!我們進去說故事了!」

我將書放在腿上,阿倫挑出一本封面上畫了個站在門後露出半邊臉的小女孩的書,問我說:「講這本好嗎?」

「沒問題!」
一看,書名翻譯成中文是《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了》;這本書是我特別從「信誼幼兒館」挑出來的原文書,因為我覺得面對這麼複雜的成人社會,規避不談成人的感情糾葛所製造出來的問題,也不是個好辦法。這本圖畫書裡面的重點是:完全以孩子的角度去描繪父母離異後的心情。

「貓頭鷹,這本書的畫怎麼一會兒有顏色、一會兒沒顏色?」講完最後一頁時,阿倫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是喔!這真是一本奇怪的書,有時候是彩色的,有時候卻是黑白的!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阿倫,你想會是為什麼?」我們倆重新開始一頁頁的省視著;可是,看來看去好像很難從中一窺究竟。

「哎!還是看不出來!」還是舉白旗算了。
「我知道了!」阿倫發現了新大陸似的:「本來應該都是彩色的,可是因為她的爸媽不住在一塊兒,害她常常心情不好,所以有些就用黑白的來畫!」

「為了表現她的心情?」我再仔細的翻閱:「真的耶!好像真的就是這樣耶!」我對他這麼深刻的剖析,實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無話可說!
接著他就把這本書拿了過去,緊緊的抱在胸前。

「你很喜歡這本書?」
他點點頭。
「你的爸媽住在一塊兒嗎?」
他搖搖頭。

「所以你知道她的心情也不好?」
他又點點頭。
「她比我好多了,每個禮拜都能跟爸爸在一起。」憂鬱清楚的寫在他的臉上。

「爸爸很久沒來看你嗎?」
「從上次過年到現在。」十個多月的思念,的確很久。
「你很想念爸爸?」
「嗯!」他悲傷的低下頭,幽幽的說:「媽媽說爸爸外面有女人,不要我們了!因為我和姊姊天天吵架,爸爸嫌我們太吵才跑去找別的女人的!」

我一驚,連忙問:「這是誰說的?」
「媽媽啊!」
「阿倫聽到媽媽這麼說心裡一定很難過?」
「是啊!都是我害的!」他絕望的自責著。
「爸爸有沒有說什麼時候要再來看你們?」
「沒有,媽媽說這是她自己買的房子,爸爸又沒付錢,所以叫他滾遠一點。」

「那……,可不可以在想念爸爸的時候,打電話去和爸爸說說話?」
「過完年爸爸就搬到中部去了,我不知道他住在哪兒,也不知道他的電話,媽媽叫我們以後都不要再理他了。」

「可是,你還是很想爸爸?」
「……。」

我輕輕的執起阿倫的手,注視著他無助的眼眸說:「當初,爸媽因為相愛才結婚,因為相愛才生下你們;可是,後來卻因為很多原因,使得彼此漸漸覺得不喜歡再住在一起;當然,這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次的吵架,就好像上次你要玩接龍而小偉卻要玩猜謎,因為彼此想做的是不同而吵架一樣;如果小偉說那天的吵架是我害的,你覺得是嗎?」他搖頭。
「就算小偉他要這樣說,那也是你們之間的問題,而跟我無關,對不對?」
「嗯!」

「所以爸媽吵架、離婚也是他們之間的問題,跟你們無關,更不是你們害的!」
他茫然的抬起頭看著我。
我的手撫著他的背說:「你們這麼愛你們的爸爸媽媽,怎麼可能去害他們離婚!」

——轉載自台視文化出版社《我是壞小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那是屬於他目前無法克服的「因難」,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再去增加他的「壓力」,好讓他自己慢慢地去克服?
  • 「兒子」似乎是延續「香火」的代名詞,然而,所要延續的,除了「香火」以外,或許還有更多上一代尚未完成的願望?!
  • 「兒子」似乎是延續「香火」的代名詞,然而,所要延續的,除了「香火」以外,或許還有更多上一代尚未完成的願望?!
  • 龍龍每天由爺爺領著上學,回家。每天,村民們用同情的目光看著這孤獨的一老一小從門前走過。盡管龍龍有權力同其它孩子一樣上學嘻笑,盡管學校對龍龍提供不少照顧。但7歲的龍龍還是不開心,臉上挂著与他的年齡極不相稱的焦慮和孤獨。原因是別的孩子都有爸爸媽媽相伴左右,龍龍沒有。龍龍懮郁的雙眼淚花閃閃:“我想我爸爸!”
  • 誰都不願意當「問題小孩」的媽媽,可是,又有誰願意當「問題小孩」呢?無論那個問題是來自於「生理」或是「心理」的。標出「問題」兩個字,到底是為了易於幫助他們?還是方便隔離他們?
  • 兒時晚飯後,總是倚在老人的膝下聽著故事。螢火蟲忽地飛過,孩子忍不住的去追逐那閃耀在黑夜的光點,直到跑累了才坐下來聽故事……。記得當時,沒有「坐好」、也沒有「規矩」,只有快樂和愛!
  • 小時候騎坐在爸爸的肩頭上,兩隻小手緊緊抱住爸爸前額時的幸福感覺,為什麼在上了小學之後,便消失了?難道童年真的這麼短暫嗎?
  • 面對老師的真情告白,心裡不免有幾分的感傷,適性而教、給予孩子需要的教育不是我們孔老夫子一直在提倡的?為什麼經過了兩千多年反而做不到呢?
  • 那些常做壞事的小孩,身邊有沒有一個常說好話的媽媽?那些常做壞事的小孩,是不是從來就不知道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好孩子?
  • 當兩個大人因相愛有了孩子時,叫做「愛的結晶」;可是等到這兩個大人不再相愛時,這個孩又該叫做什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