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拉拔三外孫 阿嬤當自強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七十五歲的呂許玉好,一手扶養三個外孫,對他們而言,呂許玉好不只是阿嬤,也是媽媽;而下週日的母親節,不僅是母親節,更是「阿嬤節」!呂許玉好雖然是照顧三名孫子,昨天仍獲得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的「自強母親」表揚;前來獻花的外孫說:「阿嬤永遠是我們心中的模範母親!」

說起十六年前的往事,呂許玉好老淚縱橫。一場火災奪走女婿的生命,沒多久,自己鍾愛的女兒也因車禍過世。白髮人送黑髮人已十分痛心,還要面對三名失去父母的孩子。

白髮兩老 靠補助養三孫

呂許玉好表示,當時三個小孩的「內公」,生活也不好過,無力扶養他們,想送人養,不然就送到孤兒院,她聽到「真嘸甘」,決定接他們來照顧。

不過,當時她已六十歲,先生也六十五歲,早已沒有工作能力,但當時最小的孫子才四個月大,最大也只有八歲。為了養三個孫子,只好靠政府補助,還有一個做工程的兒子經濟支持。

「孩子還小時,總是巴望著他們趕快長大,就怕他們不會長大,自己卻一天天老去。」呂許玉好回憶過去種種,又紅了雙眼。

重視教育 栽培孫子唸書

她說,過去要張羅三個外孫的生活,擔心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一方面又要省吃儉用,真的很辛苦,不過「只要他們乖,一切就有價值!」

不識字的呂許玉好,很重視小孩的教育。她強調,「沒辦法給他們很好的東西,但說什麼都要給他們念書,就算念私立學校也要繼續讀下去」。如今最大的孫女已從國立大學畢業,目前服務於公立銀行,另外兩名孫子也分別就讀大學與國三,三個孫子都是阿嬤心中最大的驕傲。<

自強媽媽 個個逆境勇者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布農族的高美花,丈夫去世後,一個人帶著五個孩子,還要扶養公婆,不過,無論家務多麼忙碌,她不忘抽時間進修,希望做為子女的好榜樣,昨天因此獲得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的「自強母親」表揚。

原本只有國小畢業的高美花,先生病逝後,白天在派出所擔任工友。沒有讀多少書,她不知道如何教小孩,索性跟他們一起讀書。她與三女兒一起讀國中,畢業後還坐車到六十公里遠的旗美商工補校進修,雖然辛苦,但她認為:「這是鼓勵孩子讀書的方法!」等孩子學校畢業,減輕部分經濟負擔之後,高美花還要繼續讀下去。

伴讀三女 高美花唸國中

下週日是母親節,家扶基金會昨天提前表揚八位自強母親,除了高美花外,還有住在台北的鄒綺雲、桃園的蔡秋連、新竹的呂許玉好、宜蘭的曾美慧、花蓮的陳蜀榮、澎湖的陳美凌及金門的李金治。

不良於行的蔡秋連,三年前丈夫病逝,一肩挑起家中經濟重擔。她以電動輪椅代步,固定到郵局、傳統市場賣彩券,生意好時可賣二十張,但常常只賣個三、四張。賣不好沒有關係,有時還被人騙,有一次竟被騙走一千兩百張,賠上孩子學畫畫的學費。

蔡秋連說:「大兒子喜歡畫畫,讀美術班很花錢,但這是甜蜜的負荷。」曾美慧與先生都是肢障人士,平時靠著資源回收度日,然而老天卻喜歡捉弄人,她的長子在國一時,經醫師診斷為強迫症。

帶子就醫 曾美惠南北奔波

為了治癒兒子的病,雖然她行走不便,仍是每月從宜蘭到台北,帶兒子就醫,六年來從不間斷,如今兒子病情獲得控制,曾美慧也破涕為笑。

至於鄒綺雲則是走出家暴陰影,以國畫開發自我潛能,也幫助孩子重建自信;呂許玉好照顧失去父母的外孫,將他們視若己出;陳蜀榮則以一己之力,教養三名子女,從事微薄的清潔工來培養他們跆拳道才能。

單親媽媽李金治則不忘助人回饋社區;陳美凌面臨婚姻挫折與孩子患有多重障礙,仍以樂觀態度扛起照顧家人的責任。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