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專輯銷售慘澹僅100萬張 刀郎神話已終結?

人氣 21
標籤:

【大紀元6月1日訊】(據中華網6月1日報導)2004年被媒體奉為奇跡與神話的刀郎近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倒戈,幾乎所有的輿論都開始出現微妙的偏差。之前說刀郎音樂質樸可愛的現在開始說粗糙,原來就嗤之以鼻的如今更是不惜筆墨。
  
  在輿論背後,卻有不爭的事實,刀郎的第二張專輯《喀什噶爾胡楊》全國銷售數字僅100萬張,不僅與《2002年的第一場雪》260萬的銷售數字無法相比,與唱片公司當初宣稱新專輯要賣出520萬的保底數更是相去甚遠。大眾的置疑並非沒有道理。
  
  反對派 刀郎本來就是一個大泡沫
  
  平心而論,100萬的正版銷售數位對於一張中文唱片來說一點也不算少,每年在大陸市場累計銷售能達到這個數字的唱片不會超過5張。但關鍵就在於人們對刀郎的期待實在太高,而《2002年的第一場雪》實在太火爆了。廣東一家唱片公司的張小姐認為,刀郎神話的確已經到了終點。她形象地表示,2004年的時候,刀郎就是一個神,大家甚至把他看成了樂壇救世主,真刀郎假刀郎爭相輝映;而到了2005年,刀郎走下了神壇,他充其量就是一個不錯的歌手。
  
  但張小姐並不認為神話的破滅是因為締造者的無能。作為專業人士,她指出這並非刀郎的過錯,原本刀郎現象就是一個大大的泡沫。她說,《2002年的第一場雪》走紅有著極為特殊的背景。一來當時的刀郎經過了長期口耳相傳的積累,大家認的其實是歌而不是人。在後期的傳播中,網路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瞬息萬變的網路在2005年早就瞄準了更新的目標,棄刀郎於不顧。最重要的一點是,《2002年的第一場雪》雖然開發了長期以來受唱片市場忽略的中年受眾,但這部分人的消費實際上比年輕人要來得保守,無法走紅的歌曲在他們那裏很難得到認同。張小姐表示,這就相當於買房子,雖然第一套買得很合適,但到了買第二套,人們並不會首先考慮第一套的樓盤品牌。
  
  支持派 要多給刀郎一些時間
  
  關於刀郎目前再度消失有幾種說法,其一是說他江郎才盡躲了起來,其二則說他希望再次利用神秘感炒作自己,而比較實際的說法則是刀郎正在製作一張新的專輯《樓蘭情歌》。專輯中並沒有刀郎自己演唱的歌曲,因此又有人非難:刀郎真的不行了嗎?
  
  刀郎的經紀人李松強表示,刀郎的確在認真地做音樂做專輯。他給人這樣的信號,給刀郎多一點時間,他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北京太合麥田的一位工作人員和記者閒聊時曾有這樣的疑問:你認為刀郎真的唱得很好嗎?做歌手真的就是刀郎最應該做的事情嗎?回想起刀郎在過去的一年中參加的各種公開活動,身為歌手的刀郎的確沒有如同其他人般的應對自如,甚至出現過尷尬的場面。這其實也讓刀郎思考自己的重新定位。
  
  《樓蘭情歌》之後,刀郎依然會推出自己演唱的專輯。但刀郎將來的身份與定位都將不斷地修正。無論是在什麼位置上,只要給刀郎充分的時間,像他這樣認真做音樂的人,一定還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現實派 刀郎依然是塊金字招牌
  
  神話除了看口碑,還要看市場。儘管《2002年的第一場雪》銷售已經趨於平穩,不再出現一天一家音像店賣出上百張的銷售狂潮,《喀什噶爾胡楊》又無法實現突破,然而刀郎對國內唱片工業的貢獻也許遠不止幾張CD唱片的銷售那麼簡單。就在刀郎火爆的初期,較早接觸到刀郎音樂的太合麥田當家人宋柯買下了《2002年的第一場雪》的彩鈴版權。當時看來信手拈來的一筆,如今卻是開花結果。據公司的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一年光這幾首歌的彩鈴營業盈利就高達千萬元。刀郎成為唱片工業尋求贏利新模式的急先鋒,唱片公司也達到了賺錢的目的。
  
  刀郎也因此成了新興的電信音樂業務的金字招牌,至今這4首歌依然不斷地被手機用戶當作彩鈴下載,賺錢的週期比唱片的銷售週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宋柯也曾經因此大膽地預言:將來的唱片能通過新的模式盈利,歌手們才會安心坐下來做好音樂,才不會那麼頻繁地走穴。從這個角度來看,刀郎的神話也許還遠未到結束的時候。(新聞晚報 作者:韓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誰是刀郎》肖像侵權案宣判 刀郎獲賠4萬元
刀郎涉嫌抄襲案終審判定 笑到最後獲得勝訴
2005華語音樂傳媒頒獎盛典 周杰倫意外顆粒無收
一夜走紅後一夜蒸發 刀郎神話像雪一樣消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