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筆記:揚州八怪與共產幻夢

天行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0日訊】清代初年,在自古繁華的揚州出現了一個揚州畫派,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所謂「揚州八怪」,有人說他們有點類似於西方的「文藝復興」,揚州八怪的怪在於推陳出新,並非變異的藝術,他們以一種自由獨特的理論、筆墨和技法,在清初的藝壇,一下子頓放異彩,形成一種縱橫陸離大有可觀的局面。可以簡單舉幾個例子,金農的《寄人籬下》畫繁花似錦寄於破籬之下,意境高古,思慮幽深;鄭板橋的《蘭石圖》寫磐石前後,蘭竹叢生,颯利非常。李鱔畫桃花瓣下鰷魚出沒,題之云「洞口漁郎」,畫桃花源記故事,以鰷魚代漁夫,尤見巧思。黃慎的八仙人物圖,用筆豪放而不空虛,造詣高超。李方膺的《松竹梅圖》寫歲寒三友各具清致,松姿梅香竹韻,令人沉思吟詠留連不盡。高鳳翰以左手代右手,全是一股百折不撓的精神。華喦《野燒圖》畫野火自谷中燒起,群獸獼猴現形逃奔,示惡有惡報之理,令人觀感一新,神情為爽。羅聘的山水人物冊中,第九開上畫一僧領著一鶴在竹林中散步, 淨土一片,風神高遠。

揚州綰系漕運,襟帶長江,佔盡地利,不但自古繁華,商賈雲集,而且清初乃鹽商之重鎮,鹽商「富而後雅」,為畫家建造小玲瓏山館,給畫家以經濟上的支持,揚州八怪的畫以花卉為最多最好,表面上似乎揚州八怪的花卉的確是生長在揚州的繁華的經濟之上的。

有了繁華的經濟方有興旺的藝術,這一直是共產主義的一個重要觀點,社會進步的根本標誌就是以生產力為中心的物質文明,物質文明決定著精神文明。因此只要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產品極大豐富,精神文明和道德素質隨之就會極大提高,人人皆成為自由人,聯合起來便成為共產主義自由王國。這就是馬克思所畫的「共產主義花卉」圖,他讓「共產主義花卉」開放在極大繁華的經濟之上。

然而實際的情形呢?

首先揚州八怪的花卉的根,並不在揚州的繁華上,稍稍瞭解中國的人就知道,這些花卉分明是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根的。從我們舉出的揚州八怪的作品內容來看,它們無一不是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形象化表達。設若從揚州八怪那裡抽去儒釋道,不僅會失去他們的所有作品,而且會失去他們自身,因為連他們自身都深深浸潤在儒釋道中,都以儒釋道為根。金農身無分文,而悠遊自在;鄭燮棄官賣畫,實在「難得糊塗」;李鱔無錢嫁姑娘,而畫作生機盎然;黃慎幼年借住寺廟於佛旁練畫,晚年專以粗筆畫神仙及佛像;李方膺棄官賣畫,與袁子才、沈補夢詩酒唱和,有「三仙出洞」之號;華喦一生眷念湖山,博學好古法。羅聘自號「花之寺僧」,人說他白日可見鬼,故而有《鬼趣圖》知名於世。在他們身上,我們見到的是儒釋道造就的各種生活方式,卻見不到物質金錢的決定作用。

其次:中國過去有些歷史時期,戰亂中經濟一度蕭條,卻並不影響藝術之繁榮,如諸子散文,東晉的書法,晚唐詩歌,五代、南宋時期的繪畫、清末小說等等。那些時代藝術之花沒有繁華經濟的土壤,卻依然相當繁茂,是因為另有肥沃的儒釋道的土壤在焉。

所以說,藝術之花卉必以儒釋道為根,而經濟之影響充其量只不過是行於花卉上的風雨而已。風雨對花卉是會產生一些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總也代替不了根須之力,何況風雨有時還會糟蹋花卉。

經濟之影響,對於全人類的根本福祉,有時體現為促進,有時體現為敗壞,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花卉」全不以道德信仰為根,偏要以經濟為根。其為漂浮的幻夢, 自不待言。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古很古的時候,天空本來是碧藍明淨的,離開我們地面也比現在要近得多。仰頭一望,天空好像一面藍寶石的大圓鏡,天上也有高山、樹叢、大溪、平野,這是從地上映照上去的,視力好的人,抬頭都看得見。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