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劇作家吃味 韓劇憑什麼大賺錢?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6月1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五日電)中國大陸去年一年電視劇生產量達到一萬八千多集,但中國大陸龐大的「數量戰術」抵擋不住韓劇的「精品戰術」,中國大陸電視劇作家感到吃味,紛紛反思為何韓劇能夠在全世界大賺其錢。

中新社報導,由上海電視節和中央電視台索福瑞媒介研究機構聯手打造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報告」十四日在上海發佈,指出在二00四年,中國大陸批准引進發行的電視劇中韓劇排名第二,僅次於港台電視台,平均收視率更是遠遠高於中國大陸本土電視劇。

  在上海電視節上,南韓電視劇業者更是第一次組團大規模亮相上海廣播電視展,這股子「韓風」看來是越刮越猛。

報導指出,作為電視劇創作﹑生產﹑消費大國的中國的電視劇產量驚人,據最新統計數據表明,二00四年一年的產量達到了一萬八千多集﹔以上海為例,每晚從七點到十一點,上海觀眾能夠選擇觀看大陸國內五十八個頻道播放的電視劇,數量之大讓人難以想象。   但是,中國大陸電視劇龐大的「數量戰術」似乎難敵韓劇的「精品戰術」。

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強表示﹐以完美為特徵的偶像化人物常常是韓劇征服觀眾的秘訣。韓劇充滿了偶像文化的痕跡,寫的是完美的男人和完美的女人,比如「大長今」男主角,又有錢,又多情,又專一,吸引了大批生活平淡的普通觀眾。

「韓國編劇的藝術功力比中國同行成熟,中國大陸劇作家在編故事的能力方面不及他們」,大陸一位劇作家坦然地談到了中國電視劇「故事性」不足的缺陷。反觀中國大陸的電視劇創作,一個朝代的古裝劇能拍上三四個系列,「怎能不叫觀眾厭煩。」

隨著「明成皇后」﹑「人魚公主」等一批韓劇相繼登陸中國大陸,看膩了武俠劇、反腐戲的大陸觀眾突然對講述身邊故事、兒女情長的韓劇情有獨鍾起來。正在上海參加展覽的韓國影視圈一位專業人士,回答得相當簡單:「我們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不過,韓國導演和編劇似乎更會講故事。」

近年來,美國熱門劇在中國大陸相當受歡迎,引發了大陸編劇翻拍同類型的中國劇集「非常二十小時」﹑「好想好想談戀愛」等,然而,這股「抄襲之風」卻並未獲得預期的收視效果,業內對原創作品的期望日盛。  

據瞭解,不同於中國電視劇一次性拍攝完成,韓劇採用的是「邊拍邊播」的製作模式。開始時往往只有一個策劃方案和劇情大綱,前幾集製作完成就在電視台播放,根據觀眾的反饋隨時調整劇情。

業內人士認為,韓劇這種製作模式具有相當的原創性,也具有靈活機動的長處,可以充分貼近觀眾的需求與興趣。

相關新聞
南韓傳日擬在東京部署愛國者飛彈防北韓侵襲
《女人天下》開播 《金枝欲孽》劇情有抄襲之嫌
組圖:李英愛 記者會上侃侃而談
伊拉克人評薩達姆半裸照片見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