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大旗:政治滄桑中的「國歌」

易大旗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6月16日訊】從「天下主義」到「民族國家」,中國走過了漫漫的盛衰興廢。追溯前塵,中華文化道統數千年,國歌的資歷卻甚淺,它的誕生,自是萌生了民族國家的朦朧認知之後的產物。晚清時天朝大員終於「屈尊」走出國門,這才曉得原來列國都有國歌這玩藝兒的。1896年李鴻章出訪歐洲諸國,領受元首國賓待遇,人家高奏國歌時,大清國卻付諸闕如,李鴻章便臨急抱佛腳,用一首中國古曲填詞,聊以充數。這首急就章的「國歌」詞曰:「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高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一聽就知道是御用文人的陳詞濫調,好在它沒有取得正式國歌之法統地位,因為大清國當時確無此「內需」,李鴻章回國後大家就把它給忘了。然而,隨著清末外交諸事頻密,國歌欠奉,多有不便,於是宣統三年(1911年)朝廷降旨編寫國歌,由滿人皇親傅侗和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嚴復共同執筆,歌詞曰:「鞏金甌,承天疇,民物欣鳧藻。喜同胞,清時幸遭,真熙□,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宣統皇帝宣布是為「國樂」,孰料六日之後就爆發了辛亥革命(1911年雙十武昌起義),國樂遂成絕響。

中華民國成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指示公開徵集國歌詞曲,樑啟超、張謇、章太炎、嚴復、蔡元培均應徵一試身手,經審定,最後中選的是《卿雲歌》,作詞者為國會議員汪榮寶,實際上他只創作了兩句共12字,因為歌詞前四句來自《尚書》,即「卿雲爛兮,虯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新添的後兩句「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則蘊含了共和憲政的思想。這首《卿雲歌》言簡意賅,雖不夠通俗曉暢,但當時新文化運動尚未開始,故無爭議。然而《卿雲歌》其詞雖然是地道國風,其曲卻是出自「夷狄」之手。當時臨時政府請了一位比利時音樂家來譜曲,《卿雲歌》正式流行於世。只不過它的壽命甚短。1914年袁世凱即下令廢止《卿雲歌》,次年決定採用北洋重臣蔭昌作曲的〈中華雄立宇宙間〉為新國歌,詞曰:「中國雄立宇宙間,廓八極,華冑來從崑崙巔,江河浩蕩山連綿,共和五族開堯天,億萬年。」倘若不因人廢言,這首「袁家班」的國歌是可取的,其意象和氣勢均不錯,更通俗易懂。可惜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把「共和五族開堯天」改為「勛華揖讓開堯天」,未幾袁歿,這首國歌就成了他的殉葬品。

1919年,北洋政府決定選用趙元任作詞作曲的《盡力中華歌》為「代國歌」。這首歌強烈體現了新文化運動的風格,琅琅上口,易學易記,詞曰:「聽!我們同唱中華中華中華!聽!君不聞亞東四萬萬的中華中華!來!三呼萬歲中華中華!都同聲同氣的同歌同調中華中華!」殊為可惜,這首「代國歌」未能扶正,北洋政府教育部另外徵集正式國歌(在教育部供職的魯迅也參與其事),最後還是回到共和之初的《卿雲歌》,把結尾兩句刪除,只保留前四句《尚書》中的「卿雲爛兮,虯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相傳此四句為中華先賢舜所寫。新版《卿雲歌》摒棄比利時人所作的曲調,改為肖友梅譜曲。這首國歌壽命也不太長,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開始北伐,同時選定《國民革命歌》為代國歌,這是一首在大革命時期家喻戶曉而且至今仍膾炙人口的歌曲,它唱的是:「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鬥!齊奮鬥!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它的曲調來自一首法國民歌,歌詞則是黃埔軍校政治部的集體創作。

自不待言,《國民革命歌》也未能取得國歌法統。1927年南京國民革命政府成立,從此統治中國大陸22年,直至1949年敗走台灣,中華民國都是用黨歌代替國歌。國民黨的黨歌來自孫中山寫給黃埔軍校的訓詞:「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姿爾多士,為民先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是為國民黨人耳熟能詳的《三民主義歌》。問題在於,如果此歌先為國歌而後被國民黨奉為黨歌,自無異議;但它先為黨歌,而後兼為國歌,便難免有「以黨代國」的諸多質疑。國民黨政府確曾多次徵集過國歌,都難以定奪,最後於1937年宣布《三民主義歌》為正式國歌。延至1996年台灣直選總統,可謂中華民國實行民主憲政的元年,至今過去已近十年,國民黨失去執政黨位置已逾五年。陳水扁及民進黨諸公每逢國家典禮仍得高唱《三民主義歌》,委實滑稽之至。還好,中華民國尚有一首《國旗歌》,系由新文化運動的大賢黃自作曲,歌詞曰:「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冑,東亞稱雄。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筆者沒有考證過,五年前民進黨首度勝選,張惠妹在總統就職典禮上唱的是《三民主義歌》還是《國旗歌》,無論是前者抑或後者所謳歌的「大同」思想,大陸一方都找不到任何可挑剔之處,卻因那一口濁氣吐納不暢,硬生生把張惠妹杯葛了好幾年,實在冤哉枉也。

再來聽聽大陸這廂的國歌──1949年中共籌劃開國建政之時,國旗與國歌的命運頗有不同,五星紅旗的創意構圖,並不討喜,為此也曾考慮過其他方案。而反觀國歌,幾無爭議就定案了,那就是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而這首國歌,在新中國擾攘紛紛的年譜上,亦幾經興廢。田漢被革命的巨輪碾倒後,國歌的「歌唱性」已被斷然勾銷,《義勇軍進行曲》從此變成無詞之曲,只能演奏,不能歌唱。這也不打緊,世界上不少國家的國歌也是不能吟唱的無詞樂曲,聶耳泉下有知,唯有慶幸自己及早撒手塵寰了。殊不知,即便聶耳早逝,卻也未必保得住最後一尊香爐。文革末期,毛氏駕崩,傳國玉璽付予誰手?這點迄今疑團重重。已有多位宮牆裡的舊人指出,華國鋒篡位,實乃假傳聖旨;最近,姚文元回憶錄也提供證詞,「你辦事,我放心」純屬一場騙局。其實,毛澤東本人屬意於誰,姚文元及其政敵都很清楚,彼時,誰會在波詭雲譎的宮闈鬥爭中仍能撥冗去張羅譜寫新國歌,此人便是勝券在握了。在江青、張春橋的指示下,廢《義勇軍進行曲》而另譜國歌,已成定案。豈料人算不如天算,宮廷政變禍起蕭牆,一幹人等被廢被囚,天下為之一變。《義勇軍進行曲》亦因之逃過一劫。

然而彼時的國歌並非完璧,仍是無詞之歌,於是華國鋒頒旨要趕在在四屆人大之前徵集國歌新詞,當時應徵者並非自由投稿,都是奉命填詞。最後篩選出來的幾份有待審查通過的新詞,都是集體創作。最後敲定的是出自軍隊系統文人集體創作的新詞──「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征,萬眾一心奔向共產主義明天。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地鬥爭。前進!前進!前進!我們千秋萬代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前進!前進!進!」(1978年版)

只不過,它最終沒有列入人大議程。華氏迅速失勢,旋即遜位,《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亦告恢復了。

透過歷史的風塵與現實的迷惘去眺望未來,《義勇軍進行曲》的國歌之尊也充滿著不確定性。時下海峽兩岸互動不已,北京方面聲言兩岸談判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包括國號國旗國歌等等。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義勇軍進行曲》均可更易之,若在以前,大概頗順國民黨的心意,可讓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旗、《三民主義歌》日月重光。可惜今非昔比,今日國民黨已是完全換了文化血液的台灣人,何況他們還是在野之身,能否在將來的大選獲勝,尚在未定之天。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藍營綠營在朝在野,中華民國的徹底台灣化,不可逆轉。那些當年在大陸帶過來的國號國歌國旗,於利於義,恐怕人家自己都要質疑它的法統,遑論其他?大陸不實行民主憲政,兩岸實在無從談起,那些國號國旗國歌之類,更一概免談。北京竣拒「以建民國,以進大同」(《三民主義歌》),總是高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義勇軍進行曲》),藉以維繫集權統治,兩岸關係必將越行越遠,「但悲不見九州同」,這委實是中國人共同的悲哀。

--轉自《民主中國》(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易大旗:「愛國」咒語與歷史迷思
未做完的法事:畫符、施咒與紋身
易大旗:老調子怎唱得完?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