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菊島之旅_魑魅魍魎篇

張三 撰文、攝影

人氣 3
標籤:

歲末協會有澎湖古蹟之旅,時公司正在導入新系統,系統不對一直無法上線,凌晨12點開完檢討會,第二天週六早上五點多我就去機場,飛往澎湖菊島探訪古蹟,來澎湖可以很多次,有地形之旅,賞鳥之旅,玩水之旅,我來看老房子,這是我第一次到金馬澎的外島。



離開馬公機場,先前往活動中心看一下簡介,裡面有艘王船,寫著王船的故事,從展覽的衛星照片上可以看出來,澎湖本島像隻麒麟,西嶼則像海馬,我找資料「1281年元世祖至正18年設巡檢司,全縣170多座廟宇,元宵節晚有漁船燈會,乞龜大會等等」。



澎湖我沒來過,只聽見以前的同學,在澎湖當兵下班去游泳的事,有時也收到同事的澎湖花生及黑糖糕,一路行來感覺空曠且風大,建築物都不高,風吹裡有冬日裡的清冷。

先去文澳的城隍廟,澎湖的廟宇建築略不同於台灣,至少至少他的天際線,優美無阻礙,城隍廟裡面的柱子,造形有點像是絲瓜,是民國三十八年冬月的,已到國共戰爭的年代,側面看屋宇山牆的天際線,如同台南武廟,在天空中有個美麗的曲線,而懸魚的部份,是土黃色美麗的雲彩,文石書院及孔廟整修完畢,尚待驗收,色彩還很新,進去照相看看而已。



澎湖有兩座城隍廟,媽宮城隍廟的石雕較為精美,三川殿有狗形獅座,不似一般的獅形或象形,樑柱較為扁平,且垂花外翻,一進去門口就有一古匾「悔者遲」,這匾的顏色和台南關帝廟的顏色樣式很像。

另外有光緒丙戌的「你來了」古匾,和台南城隍廟的「爾來了」,相互輝映,不知年代是誰先誰後,有拜亭及各種古石碑,最早的有到乾隆四十四年,見證澎湖開發的比台灣早,另外各種石柱,列柱成林,各種柱珠羅列,柱珠有12生肖飾,我還特別照了生肖屬虎的圖案。

來澎湖我最主要想看的,是白沙的「魑魅魍魎碑」,午覺醒來已然到了白沙,第一次在講義上看到這個名字的碑,心裡想著這到底是怎樣的東西呢?「魑魅魍魎碑」是鎮煞用的,石碑一處在赤崁碼頭旁,迎風面小小的山坡下,三塊石碑圍成像個屏風,中間那塊石碑寫「魑魅魍魎祭殺」,左邊石碑寫「南無阿彌陀佛」,右邊寫「姜太公收邪魔」,



經過跨海大橋到二崁陳宅,二崁聚落是全國首處聚落保存區,有一些社區營造的影子,路上有一些咾咕石的建築,陳宅是閩南的五進式房子,用玄武岩和咾咕石所建的,陳宅主人因經商漢藥而致富,返鄉建宅,前埕是用虎皮斑紋的亂石砌,亂中有序,形成龍鬚的樣子。



門口是玄武岩,室內是烏石,石柱二側皆刻有對聯,有伏兔,大門門口有排水漕及靠石,正門上半圓形門楣和時鐘老鷹圖案,有點南洋風,據悉設計者是池東村21歲的師父陳媽挺,歷時兩年完工,聚落附近的房舍保持的尚稱完整。

有人和澎湖阿嬤聊天,言談中,阿嬤為我們示範如何綁頭巾,花布兩三下就成了一個美麗的圖案,聚落景象原始自然,我們穿門入戶到處拍照,石頭厝有自然美感,在地的建材所建,沒有其他人工的添加物,保持自然的美感。



在二崁陳宅待太久了,漁翁島燈塔就沒時間來不及去了,所以就只有去「西嶼西臺古堡」,進入古堡大門,看到門額,有人就唸作「臺西嶼西」,聽解說後,連自己都笑的要死,古堡是一級古蹟,傳為李鴻章倡議所建,山字型的通道,大場面的稜堡,軍事建築的規模,冬日裡走這個古堡,強風的聲音呼呼作響,力道真的很大,不自覺的把大衣裹的緊緊的。



一行人一排的走在城垣上蜿蜒而行,這情景也像是冬日裡的行軍,冬日裡的古堡,與戰爭的肅穆氣氛,更能體會澎湖當年的戰略位置。

天色已暗,摸黑來到餐廳,晚餐是在有名的清心小吃店,這間小吃店的老闆名為「呂酒瓶」,蔣經國來此視察後,將之改成「呂九屏」,既 宏且雅,那個年代就如國姓一樣的榮耀。



澎湖的特產小吃,有岩石間的生蚵,當地的絲瓜,還有紅紅的小魚,這個小魚有個很美的名字「紅新娘」,好不好吃沒關係,名字好聽的話,我就吃的很高興。晚上宿寶華飯店,與旅友閒聊談天,才知道很多流浪教師的故事。

——轉載自虎茅莊的旅行 http://home.kimo.com.tw/tigergrasstown/
@

相關新聞
張三一言:民間默默興維權
六四在記憶和遺忘鬥爭中
魔鬼辯護士說:六四秘密不可揭開
火車不再來的湖口老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