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選舉與兩岸關係

任不寐

【大紀元7月20日訊】近日,馬英九成功當選國民黨主席與倫敦恐怖事件均分了輿論熱點。也許這正是我們時代的政治特點。自從美國政治學者亨廷頓宣告第三波全球民主化浪潮終結了冷戰時代之後,恐怖主義從911事件以後壓倒專制主義成為國際社會的注意中心。在這種轉變中,中國作為現代專制主義的祖國樂於趁機轉移蘇東巨變以來面臨的民主化壓力。國民黨大選在某種意義上是亞洲民主化進程停滯多年後的一個重要轉折,它有可能成為被恐怖主義中斷了的民主化浪潮的開端。

一、謹慎樂觀評價馬英九勝利

兩岸和世界範圍內支持民主化的人們都為馬英九的勝利感到興奮。這種心理狀態確實有它的理由。

第一、人們紀念馬英九對民主信念的持守,特別是他對六四的立場,多年來安慰了中國的政治良心。

第二、這是國民黨110年來第一次民主選舉,在某種意義上,馬英九勝利是國民黨的勝利,是國民黨對共產黨軍事失敗後在文化上的勝利,是辛亥革命以來中國政治文明的第三次勝利。第一次是皇權的終結,第二次臺灣民選總統,第三次就是中國第一個現代政黨沉淪掙扎100多年後終於實現了自我更新。

第三、民主問題可能與台獨問題今後將一同成為兩岸對話的基本物件,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可能緩解兩岸軍備競賽造成的悲劇性災難。

第四、馬英九的勝利更是臺灣民主化的勝利,它代表著臺灣的民主逐漸走向成熟。與連戰在大選落敗後令人難堪的憤怒以及選民的混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王金平確定自己敗選後,第一時間致電馬英九恭賀對手當選,而對於王金平,馬英九好幾次表達敬意。這是令人感動的,這些令人敬重的場面終於從北美轉移到了太平洋對岸。他們不僅為自己挽回了榮譽,也為中化文化圈內的民主化事業挽回了榮譽。事實上這種理想主義精神已經是這場選舉中最引人入勝的特徵。正如有評論家指出的,馬英九在地方上並沒有力量,又沒有錢,他這次選戰完全是強調理念,強調改革,強調理想主義的精神等等。當然,整個選舉涉及的問題要比這複雜得多,但毫無疑問,一種前所未有的精神品質已經成為民主的內在部分。沒有這種精神力量,制度、組織、結構,都無法確保民主在正確的軌道上高質量地運行。

第五、臺灣政治可能會在這場選舉中汲取合一的力量,在反省初期民主局限性的基礎上, 走出政治分裂的陰影。星期六國民黨主席選舉揭曉後,臺灣的聯合報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有高達70.4%的民眾滿意選舉結果,而65%的人支持馬英九代表國民黨角逐2008年總統選舉,民眾對國民黨的滿意度也隨著選舉圓滿落幕而創下新高。

上面我們談到的是樂觀的評估。要強調的是,對這種樂觀的分析必須保持足夠的謹慎。

第一,人們不能過於相信政治領袖人物的個人品質和個人魅力,歷史一直證明了這一點:基督教確認的人的普遍局限性,是憲政的倫理基礎。民主化進程中的個人崇拜同樣是值得警惕的。美國民主建立在“總統是靠不住的”這樣一個普通共識的基礎上,這有它深刻的理由。

第二、一個政治人物在競選之前的政策與他在競選勝利後的政策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在克林頓和小布希身上都看到過這種“政治規律”。一般來說,競選狀態中的政治家更願意宣揚理想主義或自由主義的理念,而當選的政治家則更願意採取現實主義或保守主義的政策。

第三、在短期內,馬英九不可能把精力放在民主化問題上,即使他確實更關心這個問題。在2008年以前,島內政治和黨內政治將耗盡他的主要精力。我注意到,關於他是否會步連戰後塵訪問大陸,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報道。一種評論說,馬英九已表明,短期內無意訪問大陸。而另外一種評論說,他在選舉之前曾經表示過,如果當選党主席的話,他願意訪問中國大陸。從這種矛盾的說法中我得出的結論是,大陸問題僅僅是馬英九競選中不得不考量的工具性目標,而不是首要問題。

第四、馬英九面對的挑戰包括國民黨的腐敗和分裂、親民黨的壓力及民進黨的制肘,這些阻礙到達一定程度可能會推動馬英九向大陸專制政權尋求妥協,或者向極端本土化力量尋求妥協。

第五、兩岸的軍事對立使台海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的火藥桶,這是對亞洲民主最大的威脅,這種威脅可能中斷馬英九持守多年的自由理想。

二、北京,民主浪潮的最大敵人

當然,對臺灣民主最大的威脅仍然是北京政權。中共當然反對馬英九的當選,無論是馬英九對“民主”的堅持,還是多次參加“六四”紀念集會,以及對中共反分裂法的強烈批評等,都使北京感到憤怒和不安。年前香港受命拒絕給馬英九簽證,已經公開表明了這種不滿。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北京討厭陳水扁,反對馬英九僅僅是其政策的一部分,其主要政策是反對臺灣,反對對岸任何形式的民主選舉活動——臺灣民主本身,而不是誰當選,才是北京最大的敵人。

人們必須清楚,北京最大的利益永遠不是民族主義的理想目標,而是專制主義的現實利益。民主的臺灣而不是台獨是北京專制利益在意識形態上最大的挑戰,通過反對台獨壓制臺灣民主、淡化臺灣民主文化,是大陸政權兩岸政策的實質性目標。顯然,臺灣的大選粉碎了中國國情論支援下的中國專制合法論,國民黨的競爭選舉更粉碎了共產黨的先進性神話,對共產黨的獨裁體制提出了公開指控。大陸人民當然要問,為什麼臺灣行,大陸不行,為什麼國民黨行,共產黨不行。北京對這些質問沒有任何答案,它唯一的反應只能是轉移話題——這個新話題就是所謂的“民族統一大業”。在這種政治運作中,軍事部門被合法地武裝起來,成為新領導人的私人企業,為專制政權提供暴力支持。

我們必須在這種背景下解讀胡錦濤發給馬英九的賀電。這個賀電首先是極不情願的。但是,胡錦濤想利用這個形勢。

第一,他打算向“黨和國家”鞏固這種印象,“胡連會”所奠定的兩岸新思維將在馬英九身上繼續收取政治利潤。事實上,連戰離開政壇,在一定程度上使“胡連會”的心血付之東流。

第二、分裂馬英九和陳水扁,在台灣製造政治嫌隙,是北京對台的既定政策。

第三、永遠把“和平統一大業”製造成岸問題的中心, 而臺灣民主及民主統一問題,永遠不要成為政治話題。

為了達到最後這個目地,北京仇視臺灣任何民主活動,千方百計的在對岸的每一次重要選舉中製造麻煩。臺灣的第一次大選,第二次大選,北京都通過在海峽地區炫耀武力,並通過輿論喧囂為陳水扁“熱烈助選”,即使搬起石頭砸了腳也在所不惜。有評論說北京這些做法實在很愚蠢,這種分析實際上是不瞭解北京政策的底線。對北京來說,誰當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選舉本身。或者說,當選者是第二位的敵人,而臺灣選舉是北京的第一敵人。北京的目地是為臺灣民主製造混亂,掩蓋那裏的民主化對大陸的政治衝擊。

那麼,這次北京是如何在國民黨選舉中製造混亂的呢?

上周中國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少將在“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會”主辦的一次會議上發表了一篇講話,引起了國際輿論的普遍關注,也引起了美國方面的強烈反彈。朱成虎說,如果美國決定干預兩岸之間的衝突,中方將堅決作出回應。他說,如果美國人使用他們的導彈和導航武器攻擊中國領土的目標地區,中國將使用核武器還擊。他進一步說,中國將為西安以東的所有城市遭到破壞做好準備。針對美國方面的抗議,中國外交部雖然強調朱成虎的看法是“個人觀點”,可是拒絕澄清是否這也代表了中國政府的立場。 這是耐人尋味的。人們記得,1995年時,中國副總參謀長熊光楷也曾表示,如果美國介入台海衝突,中國就可能使用核武器襲擊洛杉磯。

美國之音專引一些分析人士的觀點說,朱成虎的說法是針對美國和日本而來;而一位美國國防官員認為,朱成虎的說法是對所有亞洲國家發出信號,表示中國並不懼怕美國的軍事力量。我不贊成這些觀點。事實很清楚,朱成虎的發言是針對臺灣的。事實上中國外交部在發表的聲明中已經公開了這個秘密,他們解釋說:“中國絕不容忍台灣獨立,而且不允許任何人通過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更具體地說, 朱成虎事件是中國最高當局針對國民黨大選刻意製造的一個政治陰謀。它的目地就是恫嚇臺灣的民主選舉,同時消滅政治比較的可能性,轉移那裏的民主事件對大陸、特別是對共產黨在政治上造成的廣泛壓力。

樂觀的估計,臺灣國民黨的選舉可能昭示著“第四波”民主化浪潮正在到來。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上的一些研究不約而同地將亞洲民主、特別是中國民主的新機遇鎖定在2008年,無論是大陸的群體性事件還是宗教信仰的大復興運動,作為中國政治危機的結果,都支持這些預測。而臺灣2008的大選似乎為這一政治年提供了新的證據。我相信北京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遺憾的是,他們將全面動員起來,竭盡全力將這種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由於這種政治焦慮導致的倒行逆施,國民黨的民主勝利將促使共產黨專制的衰敗——也許,國共內戰結束60年以後,勝負在民主的基礎上出現了意想不到逆轉。

2005年7月17日星期日
(首發議報)(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恢復中國魂 去除黨文化 從自我做起 (一)
恢復中國魂 去除黨文化 從自我做起 (二)
曾仁全 : 相信庫恩 還是相信任不寐?
腐敗不是癌症 是中共統治的血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