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白頭翁入侵 烏頭翁變種?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芳綺╱恆春報導〕台灣特有種鳥類烏頭翁棲息領域遭白頭翁入侵,出現頻繁的雜交繁殖,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管理處今年調查發現,烏、白頭翁血緣很近,但交配繁殖成功率,以白頭翁、雜交白型較居上風,純烏頭翁族群正瀕臨生態危機。

烏頭翁是台灣十四種特有種鳥類之一,主要分佈地區在楓港以南、墾丁國家公園,近年來白頭翁族群有越過楓港溪逐漸南移擴散的跡象,還出現了烏頭翁和白頭翁雜交的特殊繁殖現象。

為瞭解烏、白頭翁雜交情況,墾管處保育課今年3月展開調查研究計畫,透過以屏鵝公路為主的穿越線,沿途從龍鑾潭、竹坑、楓港、內獅、枋寮、新開、古華軸線,選定七個樣區進行調查,另外尋找烏、白頭翁鳥巢紀錄繁殖行為,並採集幼鳥血液、羽毛作血樣比對分析。

負責該項調查研究的保育課技士蔡乙榮表示,該計畫進行四個月以來,一共找到一六九個巢,繫放四十四隻成鳥或亞成鳥,以及一二五隻即將離巢的幼鳥,其中記錄了一四四對的配對組合。

針對烏、白頭翁族群分佈狀況,新開、古華主要是白頭翁分佈區,龍鑾潭是烏頭翁分佈區,竹坑、楓港、枋山、內獅等,有很高比例的雜交個體分佈。

追蹤烏、白頭翁繁殖成功率,不同種系繁殖成功率也存在落差,初步調查結果顯示,白頭翁繁殖成功率略高於烏頭翁,烏頭翁與雜交個體配對的繁殖成功率,略高於白頭翁與雜交個體配對的結果,但在雜交子代配對時,雜交白型成功率又高於雜交烏型成功率。

蔡乙榮表示,各項調查結果都顯示,白頭翁繁殖成功率較佔優勢,烏頭翁則居於劣勢,分析箇中原因,除了白頭翁因棲地破壞往南遷移,還有就是民間善心團體將白頭翁帶到墾丁國家公園放生所致。

蔡乙榮說,這次調查範圍只涵蓋鵯科鳥類密度較高的七個樣區,並非全面普查,樣本數仍嫌太少,但確實已顯露了烏頭翁生存危機,未來有待累積更多資料,進一步驗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