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如何開家火鍋店 安穩過半生?

人氣: 166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專題報導

台灣就業機會偏向兩極化,不是要高級人才,就是要基層勞務工作,中間階層就業機會日漸壓縮,高不成、低不就怎麼辦?年過40的高老闆,揮別他的上半生,改行開家火鍋店,作為他下半輩子安身立命的根據地。

其實小型餐飲要做到賠錢很難,但要大賺卻更不容易,雖然人人都要「吃」,但這行人人都在做,「區隔化很重要,就算已經做出區隔,競爭依舊很激烈,但是若不做區隔,會死得更難看!」這是高老闆經營小型餐飲的第1個心得。

高老闆的店,附近除了一般家庭式小吃店之外,缺乏舒適度比較好的餐飲店,於是他比別人多花了將近1倍的資金,營造店內舒適的用餐空間,例如他的店內照明全部都用溫暖柔和的間接照明,最重要的是,冷氣一定要強,客人才不會吃得滿頭大汗。

相對於市面上很多的日式涮涮鍋,都採用「吧台式」座位安排,高老闆的店偏偏用「餐桌式」,店內安排2至6人不等為1桌,而且椅子還用實木的大型高背椅,他強調,「我的目的就是要讓客人吃得很舒服」。

「賣吃的其實範圍很廣,例如賣冰類,有明顯季節性,必須搭配著賣,也就要有換季打算,但火鍋店不一樣,大家可能會以為,冬天才有人吃,其實錯了,夏季,尤其是暑假期間的7、8月間反而才是旺季」高老闆說。

原因是夏天大家胃口變得不好,日式涮涮鍋店有冷氣,還提供冰淇淋、冷飲,火鍋料吃起來更是不油膩,尤其小孩放暑假,經常是父母帶小孩一同用餐,平均起來在夏季的6到9月間,營業額比冬天還要高出2成,往往出乎外行人的想像;至於以過去的經驗來看,1家新火鍋店開張後,由於初期顧客熟悉度低,至少要「虧」個6到10個月,之後如果做得不錯,業績會慢慢爬上來。

賺錢秘訣 1 – 選對地點,成功一半
1棟高樓1條街 人潮多有客源

記者陳中興╱專題報導

開日式涮涮鍋店的策略很重要,而且策略與選點又是密不可分,選在捷運站、商業區、辦公室、住宅區等,經營效果各不同。

高老闆建議,如果要在捷運站、商業區附近開店,店內座位設計最好採取「吧台式」,儘量避免「虛位」產生,把尖峰時段的接客量拉到最大;如果在住宅區附近開店,主要做晚餐的固定客源,因此,應朝向餐桌式規劃,更能抓住熟客,不管在哪一區開店,「如果有樓層很高、量體很大的大樓,就是好地點」!

高老闆表示,因為高樓是將平面交通「立體化」,一棟高樓在旁邊,就等於是一條街圍著你,如果是住宅大樓更有利於熟客的培養,原因是高樓的外食人口,通常比一般低樓層公寓高出很多,而且高樓中的小套房住客的外食比率更高。

以高老闆的店為例,30坪大小、設置46鍋,連自己雇用4名正職員工、2名計時工讀生,每月營業額要做到40萬元到45萬元才能損益兩平。他才起步7個月,5月時已可做到65萬元營業額,扣掉所有成本,除了算給自己每月「4萬元薪水」外,做老闆還可獲利15萬元左右,報酬很不錯。

至於他的店面總投資,包括裝潢、餐桌椅、電磁爐、切肉機、冰櫃、房租、專用電線申請與施工費等,共計不到200萬元。

賺錢秘訣 2 – 湯頭對味,留住客人
湯甘料實醬有味 想辦法做口碑

記者陳中興╱專題報導

吃火鍋時多比較,就能發現,不同火鍋店的湯頭,品質差別其實很大,有些湯頭就是比別人甘甜、不「渴」口,高老闆說:「湯頭如果像清水,那當然是不行的,但如果吃了又鹹又膩,同樣留不住客人」。

高老闆的火鍋「湯頭」要訣在於,將多種蔬果與加工過的魚、肉類共同熬煮,他特別提供有心經營者,可以使用這個「基本配方」:高麗菜、紅白蘿蔔、玉米、海帶、去根的甘蔗頭、牛蒡、蘋果、黃豆芽、柴魚等,全部用紗布包住後,在大鍋裡熬煮至少2小時。這些配方當中,只有柴魚是葷食,而且完全不加糖、鹽、味精,例如有些火鍋店的湯頭太「鹹」,原因除了加鹽之外,柴魚放太多也可能是原因。

高老闆透露,讓他決定經營日式涮涮鍋店的原因還有1項,那就是「不必受制於廚師」,他說:「開餐廳如果東西不好吃,客人馬上掉頭就走,更別說培養熟客,但火鍋就不一樣了,只要湯頭研究好,大概就錯不了了。」

除了湯頭之外,食材也是決勝關鍵,高老闆提示消費者,吃「豬肉鍋」時,如果冷凍肉片一放進鍋裡就散成小塊小塊,那用的就是「合成肉」;雞肉鍋因為雞肉原本就無法形成大片,因此,火鍋店的雞肉鍋一定是用「合成肉」;雖然「合成肉」熟食完全OK,但是用「原切肉」,彈性、咬勁會更好;所以高老闆的豬肉一定用原切肉。

還有1個關鍵是醬料,高老闆的店準備了10種醬料,大部份都是必須隨時研磨補充的新鮮食材,「雖然做起來真的很費工,但是挑嘴的客人一吃就會喜歡」。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