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價值轉變!台客不再是貶抑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8日報導】(據中廣新聞何宏儒報導) 因為講話口音有點「台灣國語」,第3屆「台灣小姐」劉子瑄被媒體冠上「很台」的形象。幾個立場鮮明的團體包括北社、中社、南社特別召開記者會,呼籲大家用平常心看待語音。台教會會長戴榮村表示:講話有點「台灣國語」是很正常的事,不應該用語言「自我矮化」:「我們台灣人自己要有信心;我台灣就台灣,我『台』就是『台』又怎麼樣?如果有人說我們是『台客』,我們照樣可以有信心。」他們希望「台」或「台客」都不是鄙視的用語;並且期盼大家能以「很台」為榮!

事實上,在綜藝節目和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台客」這個語彙,近來的曝光率的確相當高;「台客」議題的探討也甚囂塵上。但是,到底什麼是「台客」呢?事實上,「台客」形象的建立有其歷史來由;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莊伯仲表示:早年在宣導短片或政令文宣當中,被開罰單或被教育的角色,一向被塑造成吃檳榔、穿拖鞋、操「台語口音」的形象;而施以教誨的人則通常能講一口「標準國語」;「台客」給人的負面印象就此奠定!

在網路上,還有人臚列數十項標準,包括:翹著腳騎摩托車、穿水蜜桃絲襯衫、喇叭褲、腰間掛著鑰匙鍊、燙電棒頭、穿藍白英雄拖鞋等。文章還說:只要符合其中3項,就是「台客」!不過莊伯仲認為:現在這樣的人其實已經很少了;但是如果標籤一定不可免的話,應該還是可以賦予它正面、健康的意義。他認為:年輕人一向創意十足,思想也更多元;事實上,「台客」對下一代來講,未必是全然負面的。

有人擔心被說成「很台」,不過也有人一點都不避諱!正要開唱的「台客搖滾」演唱會甚至大聲說出「我、就是『台』」!歌手豬頭皮說:「以前被稱為『台客』很不爽、會跟人家幹架;慢慢地文化累積,經過媒體的關照,現在可以抬頭挺胸;『我就是台客,不然你要怎樣』?」而歌手陳昇則認為:「『台客』的定義已經模糊了;「外掛」或「土台掛」都講了幾十年的國語,跟本連台語都講不「輪轉」了!」他說這些都是別人給的定義,恐怕連被稱做是「台客」的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至於被電視節目票選是「台客教主」的歌手伍佰原本不願多談;不過在媒體逼問之下,他還是對「台客」議題發表了簡短、但「力道十足」的看法:「我如果講真的的話,這本來是娛樂新聞,後來變成社會新聞,又變成政治新聞,莫名其炒;就是這樣子!」

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莊伯仲認為:「台」這樣的形象被賦予低俗或無聊的負面價值,其實不無「族群歧視」的味道。但是,猶如「龐客族」或「嘻皮」,有人覺得很「俗」、沒水準;不過換個角度看待,一樣可以視為「文化價值」的展現而予以認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他認為「台客」的意義已經逐漸朝向「深具本土價值、符合當前主體意識」,或者說是「政治正確」的方向在轉變!新價值觀逐步形塑,「有品味」的「台客文化」何嘗不可?他舉例:如果說伍佰的作品「台味十足」;這樣的評價,現在似乎已經不會被認為是一種貶抑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