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价值转变!台客不再是贬抑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8日报导】(据中广新闻何宏儒报导) 因为讲话口音有点“台湾国语”,第3届“台湾小姐”刘子瑄被媒体冠上“很台”的形象。几个立场鲜明的团体包括北社、中社、南社特别召开记者会,呼吁大家用平常心看待语音。台教会会长戴荣村表示:讲话有点“台湾国语”是很正常的事,不应该用语言“自我矮化”:“我们台湾人自己要有信心;我台湾就台湾,我‘台’就是‘台’又怎么样?如果有人说我们是‘台客’,我们照样可以有信心。”他们希望“台”或“台客”都不是鄙视的用语;并且期盼大家能以“很台”为荣!

事实上,在综艺节目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台客”这个语汇,近来的曝光率的确相当高;“台客”议题的探讨也甚嚣尘上。但是,到底什么是“台客”呢?事实上,“台客”形象的建立有其历史来由;文化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庄伯仲表示:早年在宣导短片或政令文宣当中,被开罚单或被教育的角色,一向被塑造成吃槟榔、穿拖鞋、操“台语口音”的形象;而施以教诲的人则通常能讲一口“标准国语”;“台客”给人的负面印象就此奠定!

在网路上,还有人胪列数十项标准,包括:翘着脚骑摩托车、穿水蜜桃丝衬衫、喇叭裤、腰间挂着钥匙炼、烫电棒头、穿蓝白英雄拖鞋等。文章还说:只要符合其中3项,就是“台客”!不过庄伯仲认为:现在这样的人其实已经很少了;但是如果标签一定不可免的话,应该还是可以赋予它正面、健康的意义。他认为:年轻人一向创意十足,思想也更多元;事实上,“台客”对下一代来讲,未必是全然负面的。

有人担心被说成“很台”,不过也有人一点都不避讳!正要开唱的“台客摇滚”演唱会甚至大声说出“我、就是‘台’”!歌手猪头皮说:“以前被称为‘台客’很不爽、会跟人家干架;慢慢地文化累积,经过媒体的关照,现在可以抬头挺胸;‘我就是台客,不然你要怎样’?”而歌手陈昇则认为:“‘台客’的定义已经模糊了;“外挂”或“土台挂”都讲了几十年的国语,跟本连台语都讲不“轮转”了!”他说这些都是别人给的定义,恐怕连被称做是“台客”的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至于被电视节目票选是“台客教主”的歌手伍佰原本不愿多谈;不过在媒体逼问之下,他还是对“台客”议题发表了简短、但“力道十足”的看法:“我如果讲真的的话,这本来是娱乐新闻,后来变成社会新闻,又变成政治新闻,莫名其炒;就是这样子!”

文化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庄伯仲认为:“台”这样的形象被赋予低俗或无聊的负面价值,其实不无“族群歧视”的味道。但是,犹如“庞客族”或“嘻皮”,有人觉得很“俗”、没水准;不过换个角度看待,一样可以视为“文化价值”的展现而予以认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他认为“台客”的意义已经逐渐朝向“深具本土价值、符合当前主体意识”,或者说是“政治正确”的方向在转变!新价值观逐步形塑,“有品味”的“台客文化”何尝不可?他举例:如果说伍佰的作品“台味十足”;这样的评价,现在似乎已经不会被认为是一种贬抑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