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管理

定芬
【字號】    
   標籤: tags: ,

我家老大好逸惡勞,從小到大遇有分擔家事或有雜務分擔時,她必定是虛晃一招,快速閃人,剩下比較認份的妹妹或比較無奈的媽媽只好接下來把她的部分一起做完。而且過程中間是千叫不一回,怎麼叫她回來繼續把事做完都叫沒人,氣得我是碎碎唸,拿她沒輒。

轉眼她就升上了中年級,這其中當然有很多次我得盯著她將事情完成,還得檢查考核來來回回好多趟的經驗,幾乎要她完成一件她畏苦或畏難的事,都要耗掉大家無數的精力與時間。長此以往,事情顯然必須解決!

開學之後的生活是忙祿的,時間管理只要一做不好,就會佔據原先的睡眠時間,進而影響到一天的作息;而連續這樣一週之後,有一天我在晚間洗完澡要休息之前,跟我家老大好好的聊了一聊,我拿出自己事先紀錄的資料,有憑有據的將她這一週以來,天天都發生後遺症的時間安排,一天一天的講給她聽。她剛開始覺得我很奸詐,竟然在監視她!接下來她覺得我很恐怖,連她不注意到的時間因果關係,我都一清二楚。然後當我收起那張紀錄紙,開始跟她說她的行為舉止反映出她的人生態度,並且舉例之後,她已經知道我不會輕易放她過關了!

我接著拿了一張新的紙張給她,我要她寫一寫想一想「她每天想要做的事情」;所以她動作很快,一下子寫了一堆「願望」,然後我問她,「她希望的人生」是怎麼樣的呢?當然囉,這種作白日夢的題目,小孩都很感興趣的。然後我又拿了一張紙給她,再要她寫一寫想一想「她每天實際上必須要做的事情」,一條一條的仔細把它列出來;這小孩的臉馬上就垮下來了。當然,我也在旁邊列出我當媽媽的生活中,每天都必須要做的事有什麼,一下子我們兩人都臭著臉寫完了一堆。最後我再拿她跟我寫的單子問她,那「一般人實際每天過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一般小學生實際過的生活又是怎麼樣呢?

這頑皮的小孩也精明,在她寫的過程中,跟我問的過程中,她大概已經知道麼回事了!等我將她那張寫著她所希望的理想生活單子挑出來,舉高高的問她說:「某某某,這裡有一個理想人生在等著你,那你要來走迷宮上去得到它,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到達,一條迷路。那請問是你寫的這張「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是正確的路?還是你要選擇妳寫的這張「你每天都想做的事情」才是正確的路?」的時候,她看著我手裡拿的高高的那理想生活的單子,臉上一副不甘願又咬牙切齒的樣子,就是遲遲不肯回答我。那時候我就知道,她已經聽懂我在引導她什麼了!

妹妹覺得很好玩,一直擠過來湊熱鬧,說她也要玩! 這個老大卻在這時低聲咕噥了一句:「妳玩呀!這人生哪有那麼好玩!」 我笑了,我問她說:「不學會責任跟承擔,就沒有美好的人生,你同意嗎?你因為要玩,把時間安排弄得一團糟,接下來要收尾的部分更麻煩,更沒時間玩;就因為你一直想逃避工作或功課,就是一直想玩、想輕鬆反而最後弄得兩邊都落空;做事也做不好,玩也玩不好,什麼都沒有,你同意嗎?」

她真是快沮喪死了,看我一步一步逼她承認現實,她又不得不承認,所以垂頭喪氣的很。我說:「你想想,如果你盡你的最大可能每天先做完你必須要做的事,那麼你自己算一算,你還有沒有時間能夠做你每天想做的事呢?」她聞言有點高興,問我說:「那我每天把應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妳就讓我做我想做的事嗎?」我大聲的說:「Yes,Sir!但你要先跟我說一聲問一下哦!」她於是一躍而起說:「好,一言為定!」我加上一句:「你每天應該做的事情也應該有每天的品質對吧!」她說:「知道啦!」

隔天放學回來,我們開始按表操課,也因為她想玩,反而用以前想像不到的速度完成了她的功課﹙當然,還有規定的負責家事﹚,而且第一次享受到沒有我叫囂她趕快去寫功課的寧靜卡通時間;她跟我都很高興。我們還把她每天必須做的事貼在牆壁上,紙的背面才是她想做的事,如此,我們過了開學以來比較不雞飛狗跳的一個夜晚。

臨睡前,我親吻她的臉龐並拉好被子問她說:「你猜媽媽會親你是因為?那是我每天必須做的事情還是我每天想要做的事情呢?」她瞪著我氣呼呼的說:「妳好壞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 誰都不想霸凌事件發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實際情況卻十分驚人。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統計,僅2019年,就有超過20%的12至18歲美國學生報告稱在該學年遭受過校園欺凌,包括謠言中傷、取笑、辱罵或侮辱、推搡、絆倒、吐口水或威脅等。
  • 成功教育真的有規律可循嗎?虎媽教育法,是成功寶典,還是個騙局?
  • 游泳池
    在這個「不曉得未來會發生什麼事」的年代,每個人都需要有「能處理未知事物的理科力」!能不能直接用手感應溫度?人類對溫度的感覺相當模糊,十分容易出錯,因為人會「適應」,所以如果需要精準。用儀器測量才是最好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