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布希態度轉變為北韓簽下協議關鍵因素

標籤:

【大紀元9月20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十九日路透電)面臨伊拉克、伊朗、卡崔娜風災和北韓等危機,美國總統布希的積極參與和態度大轉變,是最後北韓願意在六方會談簽下協議的重要關鍵。

長久以來,布希始終視一九九四年協議於無物,拒絕直接與北韓談判、提供和平核技術,也不願以任何利多鼓勵北韓放棄核計劃。然而,他卻在一夕之間轉變,同意所有作法。

民主黨參議員拜登說:「布希政府不讓意識形態影響結果,決定改變想法面對北韓,是正確的。」

然而協議中仍有漏洞,它並未要求北韓立即凍結核計劃,也未提及彈道飛彈。

無論如何,這對近來政治聲望受伊戰、風災打擊甚鉅的布希,是一項成就。布希的立場自一月起就逐漸轉變,這必須歸功於現任國務卿萊斯;雖然她在擔任國家全顧問期間,亦為先前政策操盤手。

武器管制協會的金波說:「沒有人知道為何協議會在此刻敲定。也許因為總統先生了解到,他過去四年來的作法徹底失敗。」

促成協議的一股重要力量,是美國代表團的首席談判代表希爾,他是一名擁有豐富經驗和能力的外交官,被賦予較大的談判空間,也較為尊重北韓。

來自共和黨內部的消息指出,數週前的一項簡報顯示,希爾簡直像是「銜命出征」,非得敲定協議不可。

國會消息人士指出,中國曾警告友邦北韓,如不接受條件,可能對北韓祭出懲罰性措施,但美國否認。

北韓已獲得保證,雙方將以一動換一動的原則執行協議,而非美國最初提議,北韓必須先解除核計劃,才能獲得各項利益。

協議中仍有數項難題未解,美國作出極大退讓,表示願意考慮允許北韓擁有輕水式反應爐,作為民間核計劃用途。

但美方官員強調,這只是理論上的提案,也只有在北韓解除核計劃後才能拿出來討論。北韓也不甘示弱的反擊,聲稱沒有輕水式反應爐,就絕不會撤除核計劃,這為往後埋下了不可知的變數。

相關新聞
台政院:歡迎國際討論台海問題
對抗禽流感威脅 布希發起新國際合作計畫
美國延後與伊朗的核子攤牌時機
布胡會談台灣  台外交部:與過去無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