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京城:「寸土寸金」王府井

林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王府井是指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約5華里長,是一條聞名天下的古街,到北京的人都要去王府井逛一逛。700多年過去了,這條歷經蒼桑的京城古老街道,見證著京城的風雲變幻,不斷地積累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遠在遼、金時代,王府井地區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的小村落。元代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後,人煙逐漸稠密。元世祖忽必烈曾下令開闢王府井,當時稱為「丁字街」,將元代中央三大衙署中的樞密院和御史台分佈在這條街上,這一代才開始有了生氣。到了明朝,這裡修建了十座王府,1915年,北洋政府繪製《北京四郊詳圖》時,把這條街劃分為三段:北段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甘冽甜美的甜井,與王府合稱,就稱為「王府井大街」。
  
關於王府井名稱來源,民間有一個傳說。據說這口井當時在一座王府內,是一口名的甜水井。一年適逢大旱,京城內很多水井都乾涸了,唯獨王府中的這口甜井依然保持著甘甜的井水。王府看門的是一個心地善良的老人,他看到四鄰百姓沒有水吃,便讓人們到王府中的這口甜水井打水,漸漸的住在遠處的人也聞訊前來王府井打水,「王府井」的名聲就因此而傳開了。這段美麗的傳說也給王府井大街增添了風韻。
  
王府井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商業街。早在明代,王府井便有商販搭棚設攤,東安門至王府井一帶街道的兩側魚攤菜市喧嘩;清代開始形成市肆,店舖林立。到上世紀初,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八旗兵神機營廢棄的練兵場上建起了東安市場,這裡場地寬闊,賣日用百貨,還有民間藝人,打拳的、耍猴的、唱大鼓的、變戲法的、算命看相的……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東安市場也就成了內城的商業中心,王府井也就更加繁榮。宣統元年蘭陵憂患生的《京華百二竹枝詞》有一首說東安市場 的竹枝詞唱道:「新開各處市場寬,買物隨心不費難,若論繁華首一指,請君城內赴東安。」可 以說是一百年前王府井大街的真實寫照,王府井地區成了「日進斗金」的商業寶地。
  
王府井大街店舖林立,其中有許多著名的百年中華老字號,如徐順昌西服店、亨得利鐘錶行、同升和鞋帽店、盛錫福帽店、東來順、全聚德、東興樓飯莊、萃華樓飯莊等等,這些歷史悠久的商號,匯聚著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記錄著京城歷史的滄桑巨變。@(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小巷,北京的胡同大部份形成於的元、明、清三個朝代,圍繞在紫禁城周圍,數目浩繁有幾千條。胡同這種古老街道也成為京城獨有的特色和民俗文化,為京城一景。
  • 京城的四合院可以說是名聞天下。古老的京城除了皇宮紫禁城、其他皇家園林、寺廟等建築,最多的建築就是遍佈全城的四合院─京城人的民居,是中國民居建築的範例,其間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京城獨具特色的一景。
  • 古老的京城擁有太多的歷史名勝、文物古蹟,還有很多豐富的民間傳說。一次,在京城幽深的胡同中碰到了一位老北京,聽他說起一些關於京城的典故和傳說,可謂如數家珍,其中有一個「八臂哪吒城」的傳說令我印象頗深。
  • 自元朝定都北京,便開始修葺京城,所以京城的古城牆創建於元,而形成在明代。當時元代城牆有11個城門,明代初期,劉伯溫修建北京城時,將原來的11座城門改成了9 座: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即聞名於京城的「都城九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內九城」。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說圓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還有人說有餡的圓子稱「元宵」,無餡的圓子稱「湯圓」,真是如此嗎?
  • 黃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是龍年,歲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龍子、龍女,生肖屬龍。然而,黃曆新年和十二生肖並非華人專屬,不同國家對於生肖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在中亞國家哈薩克,今年的生肖是蝸牛而不是龍,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就變成屬蝸牛了。
  • 秋風起兮,七夕節又將來到。牛郎(牽牛)、織女與中華兒女相伴幾千年,有情有義的婚姻,相許相牽的愛情,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七夕的一年一會,讓人感嘆之外,也讓我們反思什麼嗎?
  • 黃曆的五月五日端午節,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陽。「端午」處於純陽之端。民間有俗諺「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為夏令時節防瘟辟毒的啟動日。端午節的節俗很多,來源久遠,背後蘊藏豐富的文化典故。一起來文化尋根:回顧端午節的九大節俗與故事。
  • 端午「五紅」、「十二紅」的養生飲食,都是觀察時令,巧用時鮮,以促進身心健康的傳統中醫的養生方法,同時五行養生的原理也在其中體現。不管時代怎麼推進,注重天人合一,順應節令過生活,上天自然賜給人最鮮美的生活滋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