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無錫惠山泥人 佛光山寺美術館展出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十三日電)傳承四百多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無錫市的惠山「泥人」三百多尊,今天起在聞名國內外佛教聖地高雄縣佛光山寺美術館展出,兩位中國泥人藝師喻湘漣、王南仙也進駐製作泥人,並講解製作的技巧。

「惠山泥人」特展開幕儀式今天下午在佛光山美術館前舉行,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致詞表示,萬物都由大地而來,能源、寶物也來自地下,惠山泥人更美麗。

他表示,上帝以泥土造人,中國神仙也以泥土捏人,兩位中國泥人藝師靠一雙手製作多少「生命」。從泥人可看出姿態的美,更可啟發靈性。

喻湘漣、王南仙也感謝佛光山展出她們的作品。隨後,星雲法師、佛光山宗長心培法師、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副局長廖文卿等人也觀賞「泥人」,並由喻湘漣、王南仙講解。

惠山泥人相傳是明朝初年,劉伯溫駐紮惠山時,發現當地有帝王之象,為破壞地理,就教導當地鄉民塑造帝王將相模型,干擾風水;也有說是戰國時期孫臏,開戰前,製作泥人推演兵棋。兩人都被奉為惠山泥人的祖師爺,事實如何至今已不可考,但惠山鄉民確實有捏泥人的好手藝,且用法上大有不同。

惠山民眾喜歡捏塑象徵吉祥的「大阿福」,相傳在遠古時期,惠山一帶出現名叫「青饕」的怪獸作怪,為害人畜,後來上天派一位叫做「沙孩兒」的神童來到人間除魔,當地居民為感念沙孩兒鎮服怪獸,就塑造沙孩兒抱著「青饕」的泥玩偶紀念他,慶賀「邪去福來」,通稱叫「大阿福」,至今惠山一帶居民還很盛行在年節送「大阿福」等泥人為賀禮。

目前,惠山設有學校教授「泥人」製作,六十六歲喻湘漣與六十五歲的王南仙世代製作泥人,兩人十五歲時考入學校鑽研製作技巧,四年後畢業,喻湘漣專研捏泥人,王南仙負責為泥人上色彩,兩人合作五十年,也傳承經驗給後代。

喻湘漣表示,以前,泥人遇水會爛掉,現在入窯燒後再上色彩,可以永久保存。惠山有十八家製作泥人,也隨著現代化,部分業者以模具製作泥人,大量生產,但難以與傳統捏製手法製作的泥人相比,缺乏自然。

王南仙也表示,泥人色彩講求鮮艷。以往,她們以礦物製造泥人的色料,以紅、綠、金黃色為主,現在則使用國畫顏料上彩,但還是以礦物原料。四百多年前出土的泥人色彩還是保持鮮艷,就是原料的功勞。

喻湘漣、王南仙帶來惠山黏土,將駐留佛光山一個月,教授泥人製作技巧。

台灣的漢聲雜誌社與南京東南大學藝術學系在1995年合作在學校創立「中國民間美術研究所」,延聘喻湘漣、王南仙授課並示範,將傳統泥人技藝傳承下去。她們製作的泥人今天起在佛光山展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