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滔:否決政改方案後的民主運動

張滔

標籤:

【大紀元1月18日訊】去年十二月廿一日,特首曾蔭權與政務司許仕仁向立法會提交的政改方案被否決了。糾纏了近兩年的政治鬥爭,終於暫告一個段落。這次泛民主派可說是贏了一仗,民主運動將會繼續發展。泛民主派應該好好總結經驗,分析形勢,部署工作,去迎接民主運動的新階段。

泛民主派在這一仗的成果

要總結經驗和分析形勢,首先要了解為什麼說這一仗是贏了,取得了怎麼樣的成果。

一、抗拒了把政制改革引入歧途。

曾蔭權和許仕仁都說:否決了政改方案,是原地踏步。其實,誤入歧途是比原地踏步更壞的後果。看看政改方案,改革了一些什麼?在立法會的直選和功能組別中的區議會議席,各增加五個。在區議會議席的選舉中,一百○二名委任區議員,要分三期(○八、一二、一六年),二○一六年是否全部取消,還要到時再作考慮。這個委任制,在回歸前的九五年,已經是全部取消的了;回歸後又再復辟,還要等到近回歸後的二十年,才考慮取不取消。這樣看來,雙普選(特首與立法會)要什麼時候才實現呢?取消一個委任制,也那麼疑難和遙遙無期,雙普選還會更快嗎?這次的政改方案倘若被通過了,北京和特區政府都會說,這種蟻行式的取消區議員委任制,也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民主發展,就更有藉口去拒絕訂出雙普選的時間表,雙普選肯定會在二○一六年之後。以逐步取消區議員委任制去拖延和拒絕雙普選,這便是一條歧途。幸而泛民主派的立法會議員和香港市民都沒受騙而上當。

積累士氣挫曾蔭權銳氣

二、政改方案倘若通過,香港市民爭取雙普選的士氣和決心會受到打擊。

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在方案提交立法會的前夕,來到深圳游說和助陣,也不得不承認,要求有普選時間表是大多數港人的訴求。這次方案被否決了,是這士氣和決心的再一次強烈反映,而且士氣和決心會進一步積累,以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三、挫折了曾蔭權的銳氣。

董建華落台,曾蔭權黃袍加身,走馬上任,一時意氣風發。因為董建華積下的民怨民憤太多,忽然下台,使港人得到意外的驚喜,把出了一口氣的收穫,轉移到曾蔭權身上,寄以厚望。所以,曾蔭權是挾頗高的民望上台的,以為這樣便能夠通過這個內有圈套的政改方案。但是港人已清醒過來,明白他與董建華都唯北京之命是從,同是北京的傀儡,並不會真正維護港人的利益。

粉碎分化收買 保持團結

四、粉碎中共的統戰,保持了泛民主派的團結。

在○三年七一大遊行和○四年九月立法會選舉後,北京在特區政府的配合下,對泛民主派進行無孔不入的統戰,拉攏分化收買有如水銀瀉地。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邀請立法會議員(包括八九年後不准回國者)遊覽珠三角,以及在政改方案投票前,針對個別泛民主派議員威迫利誘,甚至散播誰與誰已經轉>悝幭雈蒆鶪銕軉F府的謠言。雖然泛民主派的內部團結仍有隱憂,但這一次總算是經得起考驗,渡過了難關。

五、爭取普選時間表的團結面擴大了,民主意識擴闊到更廣的階層。

有幾個人的表態很具象徵意義:一、刊登支持普選廣告的七十八歲長者,代表了中上階層;二、八十六歲的老左派翟暖暉,代表了傳統左派的覺醒者;三、前政務司陳方安生,代表了港英時代的精英分子和公務員。這更可說「一二‧四」遊行參加者的跨階層、跨年齡、跨教育程度,窺見端倪。

泛民主派應汲取的經驗教訓

有什麼經驗教訓是值得汲取的呢?

一、在爭取民主的同時,必須警惕和反對倒退。這次的政改方案,假如被通過了,便是一種倒退。民主政制雖然一時未能爭取得到,但在民主運動中,提高了港人的政治覺悟,增強了公民力量,也是一種勝利,是走近了民主一步。中共始終死心不息,要把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完全控制在手,這一步一步的控制就是倒退。這次泛民主派提出普選時間表的要求,是以攻為守,是反倒退的很重要策略,因而也很得人心。

二、北京決不會輕易讓香港有一個普選的民主政制。有時雖然表面態度改變,和顏悅色,強調溝通,但本質是毫無改變的。曾蔭權和許仕仁的政改方案,寸步不讓,顯然這是北京劃下的死線。中國沒有政治改革的進步,難讓香港實行普選,在這方面切勿存有幻想,泛民主派必須有長期鬥爭的思想準備。

統戰攻勢將繼續和升級

三、拉攏分化收買的統戰攻勢,會越來越厲害。這次雖然未能得逞,但以後還會繼續,而且更巧妙、刁鑽、狠毒,佈置更多各種各式的陷阱,用更長的時間去部署。首先要把這次所發現的統戰方式方法,整理清查一下,讓更多人去知道和警惕。

四、認識和了解曾蔭權。他的確比董建華精明,但使用起詭計來,也會精明得多。精明的對手,要加倍警惕。待他○七年連任後,便是他孤注一擲的最後五年,必須加倍警惕他會怎樣把《廿三條》立法再出籠。但在這一次中,也發現了他浮躁、自恃、急功近利等弱點。泛民主派要知己知彼。

五、泛民主派內部有頗多漏洞空隙,很容易被摻沙子撬牆腳,團結受到動搖。泛民主派不可能成為鐵板一塊,但盡可能求大同存小異,在大原則下團結起來。這次最後能抗拒了拉攏分化收買,廿五人中只有劉千石一人投棄權票,怎樣取得這樣的結果,其中一定有可汲取的經驗教訓。

泛民主派面對的當前局勢

當前是一個怎麼樣的局面呢?

一、政治鬥爭將會暫時平息一個時期,民生問題又上升為市民關注的事件。政改問題,恐怕不會在曾蔭權○七年連任之前再度提出。但經濟復甦,租金上升,公共事業加價,低薪階層的薪金和工時得不到改善,官商勾結繼續,這種社會矛盾又再顯現。泛民主派必須維護市民權益,發出呼聲,進行抗爭。

二、北京與泛民主派的所謂「溝通」,不會斷絕,反而要提防警惕新的統戰攻勢。否決政改方案後,雖然泛民主派被曾蔭權和北京稱為「反對派」,發出恐嚇言論,但北京仍會以「溝通」為名,來進行統戰的。統戰攻勢的重點會放在對各民主政黨(如民主黨)的內部分化,要從內部把堡壘攻破;還會利用各民主政黨之間的矛盾,例如四十五條關注組的組黨。

三、○七年七月第三屆特首的選舉、○七年十一月區議會的選舉、○八年九月立法會的選舉,雖然距今還有一段時間,但部署工作,各方面的政治勢力都已開始。特別是區議會和立法會的選舉,左派力量必定會向泛民主派的陣地進攻,種種滲透和抹黑將更為猛烈。

統一認識協調部署

泛民主派必須好好總結經驗,分析形勢。先在各個組織進行內部詳細的討論,再進行交流,提高和統一認識,特別是協調下一屆區議會和立法會的選舉,務求即使未能取得大進展,也不能倒退。

四十五條關注組的組黨,以及民主黨解決內部矛盾,尤其要在總結經驗和分析形勢中,得到正確的認識。這都是關乎香港民主力量消長的大事。

祝願香港的民主力量在否決政改方案後,繼續向前發展!

轉自《動向》2006年1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滔:曾蔭權打了一場慘敗的仗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