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可愛的道歉信

路易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

讀幼稚園的女兒喜歡每天打扮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去上學,她尤其喜歡在頭頂變花樣—變換各式各樣的髪飾。

這一天,她選了一個奶奶買給她的髮箍,粉紅底色、上頭還有漂亮的卡通人物,她開心的戴著去上學。回家時,我發現她的髮箍不見了,一心以為她「一定」是粗心大意,放在學校忘了帶回來,正想要開口訓斥她時,只見她不慌不忙的從書包拿出斷成兩節的髮箍以及半張孩子塗鴉的圖畫紙給我,對我說︰「王小玲不小心弄斷了我的髮箍,這是她寫給我的道歉信。」

我拿過髮箍一看,塑膠材質的小玩意兒,硬生生的從中間斷成兩半,除了丟棄它,恐怕也沒有補救的辦法了。我心裡正想著該如何跟孩子討論這件事時,女兒打開那張塗鴉的圖畫紙,指著上頭彩色筆畫成的兩個小娃娃說︰「這個是我、另一個是王小玲,我們兩個手牽手。」 我看了一眼圖畫紙上幼稚園小孩畫的小人,兩個圓圈圈代表的身體旁,簡單兩筆代表的手確實連在一起,這倒引起了我的好奇。我笑著問︰「那旁邊這些圖案是什麼呢?」「那是王小玲寫的字,我跟你說這是她寫給我的道歉信啊!」女兒再度強調。

我拿起信來,試著讀讀信上的內容,卻無法分辨出幾乎連在一起的每個「字」寫得是什麼。索性把信拿給女兒,我說︰「媽媽看不清楚她的字,乾脆妳唸給我聽吧!」「好啊!」她爽快的回應我,接著就把信接過去,一字一句的唸給我聽。

信上寫︰
「親愛的美美︰
對不起!我不小心弄斷了你的髮箍,
你一定很傷心,我覺得很抱歉,請你原諒我。
你的好朋友 小玲 敬上 」

念完後,女兒接著對我說︰「她根本不用一直跟我說對不起,說一次就好了啊!我們是好朋友啊!」我同意女兒的想法,也不忘問一下她︰「那你覺得髮箍被弄斷了,會不會難過啊?」「有一點難過啦,因為這是奶奶買給我的髪箍,可是小玲是我的好朋友,她不是故意弄壞我的東西,而且她也寫了道歉信,我心裡覺得好過多了。」我又問︰「小玲這麼聰明,會寫這麼多字,而且你都看得懂,了解他的意思,也不怪她了,我很開心你沒有這樣子就跟你的好朋友鬧得不愉快。」

女兒笑著說︰「是老師教她寫的,老師輕聲的問她發生了什麼事,然後老師把小玲想跟我說的話,寫一遍在紙上,小玲再把它抄在這張圖畫紙上,寫好以後,她還配上她自己的畫,做成一張卡片給我,我說過,這是一封道、歉、信啦!小玲唸給我聽一遍,念好之後,我們兩個還拉拉手,咯咯的笑。我跟她都覺得蠻好玩的。」說完她把信寶貝似的收在她的書架上,斷成兩半的髪箍交在我手上,撒嬌的笑著對我說︰「我明天可以戴不同的髪箍嗎?」「當然可以!」我抱抱她,輕鬆的回答。

再看一眼那封躺在書架上的道歉信,我真要讚嘆那位老師的處理方式。她的創意讓小玲學會承擔自己的錯,學會誠意十足的用自製的卡片表達歉意,卡片內容不但說明了小玲是無心之過(我不小心弄斷了你的髮箍),也讓小玲站在東西被弄壞了的女兒的立場想(你一定很傷心),也因此讓女兒跟小玲的友誼不至於因為一次物品的意外損壞而受到傷害。卡片的另一項功用是對父母說明,讓父母明白孩子不是粗心的把東西弄丟或弄壞,也讓父母了解事件的可能情況。我對那封道歉信充滿讚嘆:它傳遞了一個幼稚園小孩誠懇的心,也連結了兩個幼稚園孩子的友誼,它,是一封可愛的道歉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歡迎來到少兒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個不能小覷的常見現象是:與父母交談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後的一件事。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開啟與孩子的對話。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歡迎來到少兒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個不能小覷的常見現象是:與父母交談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後的一件事。 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開啟與孩子的對話。本文列舉了你和孩子之間可能出現溝通障礙的六種常見情況,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 記得之前路過「天才領袖」的大廳,看到一個孩子上演肯德基+大法師,哭鬧不休,同事問我:「你怎麼不親自露兩手搞定小孩?」,我翻個白眼說:「真正的高手,是不輕易出手的。」雖是一句玩笑話,但,管教,不了解前因後果,真的不要任意插手。
  • 過去不少人認為,獨生子女從小就曝露在大人的世界中,可能得到較多父母的注意力;反觀有手足的孩子,從小就必學會分享,對發展未來的社交生活是有幫助的。但真的是如此嗎?手足對孩子發展的影響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