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环保署河鱼汞含量调查 较往年大幅降低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钧凯台北八日电)河鱼是许多野溪垂钓客喜爱的盘中佳肴,但食用安全总受到质疑,行政院环境保护署今天公布全国河川底泥及河鱼总汞含量检测结果,发现平均测值为每公斤零点零五一毫克,远较往年平均测值零点二毫克大幅降低,显示环境污染已有改善。

环保署去年委托国立成功大学环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进行“毒性化学物质环境流布调查”计划,分别在三月及八月,利用枯水、丰水期间,对淡水河、头前溪、浊水溪、大甲溪、二仁溪、北港溪及秀姑峦溪等七条河川,进行河川底泥及鱼体总汞含量检测。

检测结果,七条河川鱼体总汞含量的平均测值为零点零五一毫克,未超过卫生署鱼虾类卫生标准的零点五毫克;且相较于二00三年的检测平均值零点二毫克,也有大幅降低趋势。

河川底泥方面,总汞含量平均测值为零点零五七毫克,较二00三年的平均测值零点零九毫克为低;也远低于美国河川底泥平均测值的零点二七五毫克。

环保署表示,为加速降低汞在环境中流布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与国际间“逐步限汞,最终禁汞”的潮流接轨,环保署已经公告将自二00八年起,全面禁止汞用于制造水银温度计,降低国内汞的使用量。

如果在居家生活中,不小心将水银温度计打破,环保署提醒民众,一定要记得使用眼药水滴管、注射管、书签、名片或塑胶片等用具,来收集溢散的水银,绝对不要使用吸尘器,甚至以任何方式加热水银,也不要使用扫帚或毛巾来处理、擦拭散落处,避免水银扩散。

环保署强调,收集到的水银,民众一定要以气密坚固的容器贮存,并将瓶盖以胶带封死,并加以标示,最后再交予清洁队清理,才能减少汞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民众在选择家用温度计时,也最好采用电子仪器或不含水银的替代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