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華掌統計局僅七月去職的三條導火線

【大紀元10月14日訊】(亞洲時報記者張一10月13日撰文)上任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一職僅7月的邱曉華,最近已行卸任,其職務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的「空降」出任。邱曉華在統計局工作了24年,可能其想法跟老一套較接近,1991年至1992年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當訪問學者的謝伏瞻,可望跟中央領導理念較接近。據分析指出,綠色GDP、宏觀調控、地方數據造假,是導致邱曉華提早離任的三條導火線。

今年48歲的邱曉華,才於3月16日升任國家統計局局長,接任正常退休的原局長李德水。據中國國內傳媒透露,中央一直希望邱曉華能全面改革調查管理體制,建立起一個各地區、行業節能降耗的統計發布制度,也即外稱的「綠色GDP」。可是,邱曉華在這方面似乎並不積極。

邱曉華曾公開說,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特別是計算綠色GDP「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他聲稱,「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在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工作。實踐表明,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是一項充滿探索、還不十分成熟的工作。在理論和實際操作方法上都有很大爭議,存在很多困難」。

今年6月,邱曉華曾經表示,從實物量核算到價值量核算需要一個過程,「目前不可能出台一個全方位核算清楚的綠色GDP」。邱曉華還認為,綠色GDP核算中存在許多技術難點。

胡溫上台以降,「綠色GDP」一事一直未能成事。耗了兩年時間後,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終於在今年9月7日首次發佈了《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 2004》。研究結果表明,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佔當年GDP的3.05%。值得注意的是,當天負責發佈「綠色 GDP」統計數據的是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而不是邱曉華。

據9月13日的《法制日報》報道,就在國家環保總局與國家統計局將要公開此次核算結果時,一些地方曾表現出某種程度的不適應和擔憂,有的地方甚至要求不要公佈核算結果。有一種意見認為,邱曉華就是不欲開罪地方官員。中國官場文化官官相衛的潛規則,依舊是牢不可破。胡溫這次大動作,可能就是要向這潛規則挑戰。

分析指出,胡溫上場後,對一些中央官員的做事作風敢到不滿。一些中央官員,因為害怕開罪其他官員,寧可不去執行、拖慢、或暗中抵制中央的指令,而在最新一輪的換屆人事安排中,胡溫將採取較大力度撤換這類不作為的官員。

另外,邱曉華對宏觀調控的態度,也引起外界關注。今年8月,邱曉華在《人民日報》主辦的雙周雜誌《人民論壇》上撰文稱,「從深層次看,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才是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似乎,他並不認同胡溫認定現時「投資增長高企造成中國經濟過熱」的看法。對於邱曉華的這一看法,當時很多國內經濟學家都認為有問題,他們指投資增速回調可能是暫時的,各地潛在的投資欲望依然強烈。

在最露骨的一次,邱曉華更是公然跟胡溫喝反調。今年7 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提出「要切實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可是,在今年9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邱曉華竟然表示,圍繞固定資產投資的宏觀調控「應告一段落」,「已經見到積極成效,現在要抓好落實,不需要什麼新的措施。」

另外,中央也寄望統計局可以建立一套有公信力的統計數據。可是,直到今天,外界仍不斷對統計局的數據真實性提出質疑。在9月,連邱曉華自己也承認:「作為國家最高統計部門的負責人,我對中國統計在一些方面存在的問題也不滿意。」但邱曉華當時堅持,公布的主要統計數據「是實實在在的,是沒有水分的、經得起時間和歷史考驗」。

這些年來,不論是前任總理朱鎔基抑或是現任的溫家寶,都曾強調“不出假數”、“真實可信”盡一切可能,搞准統計數據,樹立不出假數,真實可信的統計形象。可是,一些地方的領導幹部在統計數據上的弄虛作假行為依然嚴重,據有關資料統計,僅2003年的統計執法大檢查,全國共查出統計違法行為六萬兩千多起。

2003年,一名地方的統計官員吳元森曾公開撰文,要求「各級領導要做統計執法人員的堅強後盾,不要成為阻力,特別是統計部門的領導,在任何時候都要支持統計執法工作」。中國官方《瞭望》周刊近日發表題為《警惕部門利益膨脹》的文章說,近年來中央政府機構中的部門利益問題日益突出。文章認為,利益集團施加影響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050年西班牙將是歐洲老人最多國家
大蘋果愈來愈胖 紐約市人口820萬史上最多
四川人口外流數量居中國第一位
外來移民占加拿大淨增人口三分之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