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亿外汇储备被外国低成本使用

标签:

【大纪元10月30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中国外汇储备即将突破一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大量的财富积累引来专家褒贬不一的评论。

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中国官方媒体29号报导,到10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跨过一万亿美元的门槛,几乎成为定局。中国人民银行公布9月底外汇储备为9千8百79亿美元,按照中国目前每个月平均增长187.7亿美元的速度,外汇储备不久即可增加到一万亿美元。

官方的新华网报导,在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只有1点67亿美元,近年来,外汇储备以每年两千亿美元的幅度攀昇,在今年2月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资源浪费

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指出,外汇储备数量过大带来了几个方面的隐忧,首先是大量的人民币被占用,不能进入消费和投资领域,造成资源浪费。

他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不合理,不论哪种货币出现贬值,都存在较大的风险。 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有约七成多是美元资产。美国的贸易逆差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美元面临贬值的风险,而一旦美元大幅贬值,中国势将遭受巨大损失。

中国专家指出,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在低收益的美国短期国债,等于将中国的储备被“外国低成本使用”。外汇储备实际上是持有回报率比较低的外国政府债权而出让收益率比较高的股权,这是很大的利益损失。一些批评人士指出,由于中国将大量外汇储备投资在美国的债券市场,做成美国资金充裕和得到成本低廉的资金,使得美国在过去十多年间出现罕见的低通胀、低利率的经济环境。

《证券时报》援引中国著名经济学者、政协委员肖灼基的话说,根据国际惯例,中国需要的外汇储备是2100亿美元,再加上其他方面的需要,中国需要的外汇储备不应该超过2500亿美元。

路透社报导,通常来讲,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量在遇到危机时如果能够支付3到6个月的进口额,并偿还一年内到期的所有外债就足够了。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足以支付14个月的进口额,并付清所有短期债务的6倍有余。

对北京政府的挑战

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的有关文章的题目是《亿万外储:灵丹还是毒药?》文章指出,巨额外汇储备的资金运用,确定牺牲了中国国民的部分福利,而且增加了北京政府管理这些资金的汇率风险。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表示,中国现在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表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出现严重的不平衡。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英丽分析,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冲销政策效率越来越低,利息成本又不断增加,结果将导致中国国内货币流动性增加,巨额的外汇储备通过银行系统转为现金,又流入到当前的投资热潮中,这就导致难以控制货币增长,形成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的扩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最后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报导还指出,外汇管理方式,不论向什么领域投资,一定是对外投资,不能是对内投资。用外汇对内投资有重复货币发行、中央银行发生“透支”的危险。

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是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否会引起国内通货膨胀,如何有效利用外汇储备,都成为北京政府急待解决的经济挑战。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九月四日亚洲财经要闻
台湾8月外汇存底2610.18亿美元维持世界第三
中国外汇存底世界第一 引通货膨胀疑虑
纽时:中共大手笔提供邻邦金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