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專家談與中國貿易問題

標籤:

【大紀元10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步瑤紐約報導)日前紐約香港協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委員會邀請有30年國際法和國際貿易經驗的西尼-維斯律師(Sidney Weiss)討論與中國貿易存在的問題。維斯表示,歐洲﹑南美﹑亞洲等地和美國的貿易在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在增加,已經取代了傳統的貿易模式。保護知識產權是一直以來的問題,反傾銷是美中貿易的最嚴重的問題。維斯是全美海關和國際貿易律師協會前主席,美國外國法律協會副主席,曾為美國貿易法庭顧問委員會成員。

●反傾銷是美中貿易的最大問題

維斯說,歐盟和美國一直就保護知識產權向中國施壓。中國雖已立法, 但是仿冒行為依然猖獗。他認為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取決于中國領導人的政治意願,而不是建立法律體制的問題。印度5﹑6年前突然開始注重保護知識產權,因為他們要保護自己發展起來的電影﹑音樂和製藥工業。等中國自己的研發佔一定比例,有這個需要的時候,保護知識產權才會受到重視。

為防止傷害本國工業,所有國家都徵收反傾銷稅。 如果產品以低於生產國市場價格的方式銷售,就會被加稅。

歐盟與美國為了進入中國的服務市場,尤其金融市場,在中國進入WTO的問題上讓步,承認中國為非市場經濟。根據這一理論,在中國國內沒有產品的市場價格,無法和一般市場的價格比,只能根據印度和印尼的製造成本推斷中國的製造成本,加上利潤和管理成本,與出口價格比。

即使如此,中國產品傾銷的幅度也非常巨大,例如蝦,大蒜,蜂蜜,蘋果汁,衛生紙,蠟燭,傢具, 汽車零件等產品,都是100%的傾銷差價。而美國,歐洲,巴西,澳洲等地訴諸法律的每一個反傾銷案子都涉及中國。

準備一個案子要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如果最終的結果是中國公司再加5%的稅,這樣的案子做起來就不合算了。現在,案子打贏了有可能加100% 甚至200%的稅彌補傾銷差價,所以一些行業非要打官司不可。

每五年美國商業部會對一些公司作出檢查,看是否要繼續施加反傾銷稅。維斯說,美國商業部對中國公司不信任,因為一些公司在查帳時就發生了更改賬目的事。

●中國以自由貿易協定零關稅進入市場

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不希望中國佔領整個美國市場,希望對中國紡織品繼續實行限額。於是中國把紡織品和其他各種工廠搬去非洲,越南等地。 利用當地法律條文和這些國家的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進入其他市場。

例如,現在熱門的平面電視進美國要加5% 關稅,而北美自由貿易國(NAFTA)則享受零關稅。 於是平面板﹑接收天線﹑電子產品﹑ 電視機外殼都從中國進口,然後在墨西哥組裝,稱為螺絲刀業務。然後打上墨西哥製造的標籤,享受NAFTA待遇進入美國。中國用這樣的方法, 從智利進入阿根廷和巴西。在歐洲也有相應的跳板。

目前中國和韓國都非常積極在各地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除經濟利益外,也為其政治利益考慮。

美國海關會仔細檢查原產地,他們現在不相信中國出口商的誠信,因此檢查格外嚴格。

中國正版音響市場

被沒收的盜版盤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貿易順差破千億美元  加深人民幣升值
金融時報:台灣應放寬對中國貿易限制
油價飆漲 美四月貿易赤字又擴大 
美貿易代表任命李德為對中貿易顧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