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勞委會投入上億經費 盼辛苦產業改頭換面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四日電)台灣許多傳統產業的工作環境因高溫、高噪音、高污染等危害因素,國人就業意願低,四成以上業者希望引進外勞因應人力不足。行政院勞委會己鎖定辛苦產業為工作環境優先改善對象,今年投入經費新台幣一億多元,明年二億元,希望辛苦產業改頭換面,國人就業不再視為畏途。

勞委會統計,包括印染整理、橡膠、合成樹脂、鑄造、鍛造及熱處理等,因工作環境多存在高溫、高噪音及高污染等危害因素,且其職業災害及致殘率也高於一般行業。

為改善工作環境安全衛生,提高國人就業意願,勞委會今年規劃推動「辛苦特定製程產業工作環境改善專案計畫」,並與經濟部工業局合作成立「辛苦產業工作環境改善輔導團」,今年五月開始執行辛苦產業安全衛生診斷諮詢技術輔導等工作,經費全部由政府負擔。

勞委會勞工檢查處長林進基說,今年輔導諮詢費用編列了七千五百多萬元,由勞委會、經濟部共同支應,聘請專業人員擔任諮詢員,勞委會還另編列一億元,聘請一百五十名檢查員,檢查辛苦產業環境實際改善情形,總計勞委會支出費用一億四千多萬元,預計明年會增加到二億多元。

林進基指出,勞委會「辛苦產業工作環境改善輔導轉團」的對象,先針對有外勞需求的二千八百家辛苦產業,業者提出外勞申請時,先核准一半人數,同時要求業者改善工作環境,並由勞委會復查通過後,才會同意另一半外勞人數,如果未通過,將動用勞動檢查制度處分,希望經由公權力介入方式,降低基層產業對外勞的依賴,並改善辛苦產業的工作環境,讓國人在求職時,不再因聽到是傳統產業,就認為工作環境不良而無就業意願。  

勞委會統計,目前台灣的辛苦產業有十九項,總計約一萬五千零三十家,年產值約一兆四千八百多億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