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文人篇

【風雲人物】愛國詞人辛棄疾

宇生;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8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11月14日訊】

和國家緊繫的一生

「層樓風雨暗傷春,煙柳斜陽獨愴神;多少江湖憂樂意,漫呼青兕作詞人。」這首七言絕句,道盡了辛棄疾一生的悲歌、憂憤、抑鬱和哀樂。愛國詞人辛棄疾,是繼北宋蘇軾之後,又一豪放派大家,與蘇軾並稱「蘇辛」。

宋高宗紹興十年,辛棄疾出生於山東歷城,當時北方已淪陷,他自小飽讀詩書表現傑出,在祖父辛贊教以「不忘故國」的忠義之心陶冶下,「恢復中原」早已成為他生命的抱負。因此,辛棄疾初出茅廬之際,就給人以傳奇式英雄的不凡印象,有「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的贊譽《四庫全書》。

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弒熙宗自立,並大舉南侵,進軍長江北岸,後因金軍內部大亂,完顏亮被殺。當時山東淪陷區志士多乘機而起,二十一歲的辛棄疾就帶領二千餘人投奔勢力強大的耿京,協同作戰,並勸耿京奉表歸宋。不料,耿京卻遭到張安國殺害,辛棄疾悲痛地集合少數的忠義軍,直驅張安國軍營將其生擒,並號召上萬士兵起而反正,直奔南方。

辛棄疾生長於淪陷區,洞悉金人一統南北的野心,他屢次上書,主張以武力對抗金人,並且表明願意為國家效力。他曾積極提出對金人作戰的重要議論如:「美芹十論」、「九議」等,還平定亂事,安定華中一帶,為百姓帶來安全的生活,樹立朝廷的威望,然而南宋君臣多採取偏安政策,辛棄疾官小言輕,未被重視。

辛棄疾為人秉性耿直負責,卻屢遭人進讒,現實政治讓他漸漸明白舉朝上下人人恃和茍安,諱言抗金,舉凡主戰者皆遭貶謫,辛棄疾只得將滿腔無法實現的壯志情懷寄託在「詞」的文學創作中。如《菩薩蠻》:「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流水何其有幸而能流過群山,自己何其無辜而飽受讒阻,壯志難伸。

第一次的罷官的他,歸隱江西上饒帶湖,自號「稼軒居士」。隱退帶湖十年時間,博涉群籍,致使他胸有萬卷,議論宏肆。而置身水光山色之間的辛棄疾,並不能忘懷正處於飄搖危難的國家,他所做的《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絃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句中流露出英雄悲壯激越,慷慨奮發之情可見一斑。

第二次出仕仍未受到重用,不到三年又被罷退,這一退又是八年,不久,他的上饒住所遭回祿之災,於是卜居鉛山期思市之瓜山下,展開另一番人間桃源的退隱生活。他常以杜甫與陶潛自比,也喜愛莊子而興物外逍遙之趣,甚至將住所的重要建築命名秋水觀等。這心境在《醜奴兒》中含蓄而深刻地表達出來:「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第三次被啟用的辛棄疾當時年事已高,但是他還是積極進取,想創立一番偉業,一償報仇恢復夙願,甚至還以年老思為趙用的廉頗自比。於《永遇樂》中發出:「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之壯語,真可說是「烈士暮年,壯心未已。」最終一代詞人卻是抑鬱而終。
豪放詞風的藝術成就:

基本上,南宋當時的政治環境,自然不可能不影響詞的思想與藝術,甚至詞的發展道路也改變了。南宋詞基本上分成兩派:一是辛棄疾為代表的主要詞派,一是以姜夔為代表的格律詞派。

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利雄厚。他繼承了蘇軾的豪曠詞風,而又有所發展,以文為詞,擴大了詞體的題材範圍,形成了沈鬱豪壯的主體風格,又兼有婉約深曲和清新質樸的格調,可說鎔鑄百家,自由揮灑,多采多姿,把詞的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其作品《稼軒詞》餘有六百二十餘首,數量最多、成就最高,他獨創“稼軒體”,可謂人中之傑,詞中之龍。在他的影響下,當代逐漸形成了創作傾向大體相同的愛國詞派,並綿延至南宋後期而餘波不絕。

在南宋詞史上,辛棄疾的作品他不僅是南宋最偉大的詞人,在整個詞史上也是一位劃時代的作家,辛詞在藝術上的卓越成就是備受肯定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字經》裡有一句話:「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這位蘇老泉,就是蘇軾與蘇轍的父親,「三蘇」之首的蘇洵。蘇洵(1009——1066),乃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號老泉,自稱「西蜀匹夫」,可見其一生是「嘗有志於當世」、「方不見用於當世」的文人。
  • 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作為一代書聖,王羲之在傳頌在中國書法史的名作相當的多,如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黃庭經》、《樂毅論》
  • 蘇轍(1039~1112),享年74歲,字子由,號潁濱遺老,蘇軾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為人沉靜簡潔,鮮言寡欲,性孝友。“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宋史蘇轍傳》)。
  • 顏真卿字清臣,生於唐中宗景龍元年,卒於德宗貞元元年,享年78 歲。封魯郡公,世稱「顏平原」、「顏太師」、「顏魯公」等。顏真卿幼年失怙,隨母殷氏寄居舅家。顏氏世代家學淵遠,名重當世。殷氏亦是名門望族。少年顏真卿在雙方長輩的悉心呵護與嚴格教育下,學業精勤,尤工書法。
  • 徐霞客﹙西元1586–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號霞客。明萬歷十四年出生於今江蘇省江陰縣,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也是遊記文學作家。徐霞客幼即聰敏過人,好讀書,十五歲博覽祖遺「絳雲樓」藏書,對古文史冊、圖經志籍特別有興趣,也漸漸萌生了遨遊名山大川的志向。
  • 張巡,唐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他生於唐中宗景龍二年( 708年),卒於唐肅宗至德二載( 757年)。
  • 馮如﹙西元1884–1912﹚,原名馮九如,乳名馮珠九,字鼎三,號樹垣。馮如出生於廣東省恩平縣一個貧苦的農家,排行第五。童年只讀了幾年書,但他天資聰穎,心靈手巧,特別喜愛製作風箏、車船等玩具。對於神話故事,他尤其嚮往飛天的傳說故事。
  • 當年蘇轍為了感念巢谷,寫下《巢谷傳》,說他死於嶺南。事到如今,人們很難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過唯一能證明的就是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白米飯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可作為主食適當的吃。(Shutterstock)
    現代人說,幽默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而對蘇軾而言,應該也是心態樂觀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古韻流芳》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