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翁啟惠:中研院主力 博士將逾7成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袁世忠/專訪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上任至昨天剛好滿月,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中研院身為台灣最高學術殿堂,為國家培育高級人才責無旁貸,目前院內三千多名研究助理及博士後研究,高達七、八成均為學、碩士級,他將加速推動調整約聘人員的學歷比例,讓博士級人力提升至七成以上!

中研院應獨立招生

為讓中研院蛻變為台灣博士人才培育的進階寶庫,翁啟惠上任後即和研究型大學的校長們展開密集討論,將針對博士班擴大推出跨領域的合作學程。翁啟惠說,中研院和台大化學系合作的「化學生物學程」將從今年招生,教育部因此核准台大一年可多招收二十二名研究生。

翁啟惠說,中長期來看,最好能讓中研院「獨立招生」,有些大學先前擔心中研院搶走學生和資源,其實只要規劃得當就不至於,更可和大學相輔相成。

他強調,國內大學太多,導致高等教育資源分散,未來勢必要整併,而中研院和大學一樣,不可能每個領域都很強,「中研院招生要以自己的強項,並朝大學個別系所無法開設的跨領域著手 。」

中研院目前約有八百名專職研究人員,平均每人有四位助理及博士後研究追隨。翁啟惠說,預算增加有限情況下,中研院研究總人數會因此變少,素質卻能有效提升,研究主力將很快從碩士升級為博士。

培養生技優秀研發人才

翁啟惠指出,由於我國生技產業尚未成形,近年快速增加的生命科學系所畢業生明顯「供過於求」,剛拿到生科相關博士的人,常只能到私立大學或學院當助教,研究能力不但沒有精進,甚至還閒置,非常可惜。「中研院調整聘任比例後,這些博士將能獲得兩、三年的研究訓練,成為學術界或生技產業的更佳研發人才。」

上任一個月,翁啟惠歷經立法院質詢的震撼教育、園區開放參觀等活動,花許多時間研究預算、思考中研院未來要怎麼走,才能對社會更有貢獻。他認為,台灣經濟發展過去一直靠勞力密集的製造業,如今很難跟中國競爭,必得轉型成以「發明、創新」為主的研發型產業,例如生技、數位資訊才有希望。

太座看他 不浪漫卻腳踏實地

記者郭怡君/特稿

個頭比前院長李遠哲小一截的翁啟惠,大學跟李遠哲一樣是允文允武的運動健將,中學當過棒球投手、大學是乒乓球高手,中學甚至拿過全校書法、美術比賽冠軍,還參加過合唱團,但自從認定「研究就是我最喜歡的事」,這些才藝嗜好就全被他拋在腦後。

大雞晚啼 允文允武

童年很愛玩的翁啟惠,小一到小四的成績一塌糊塗,但他是台南一中招收初中部的最後一屆,小五開始發憤圖強念書,成為嘉義義竹鄉該屆唯一考上南一中初中部的學生。

翁啟惠念南一中時參加運動會的壘球擲遠,曾一口氣把球遠遠丟到校園的馬路外,形成「無法測量」的紀錄,讓此項目隔年被迫取消。

高中念甲組的翁啟惠,在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得以保送清大化學系。因家裡和社會都期待成績好的男生念醫科,翁啟惠在高三下轉丙組參加大學聯考,但生物和三民主義考得不理想,填進當年大學志願排行僅次於台大醫學系的台大農化系。

發現自己不適合讀農化系的翁啟惠,因此有機會好好思索未來人生到底要怎麼走,更確定最有興趣的科目還是生物化學,因此全心投入鑽研。

對大學生視為必修的愛情學分,翁啟惠說自己「不會也不敢交女朋友」,直到二十五歲經朋友介紹才認識第一個女友,就是他的夫人劉映理。記者問他求婚經過,翁啟惠還老實回答:「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她願意嫁給我。」

外人眼中沈默寡言的翁啟惠,對劉映理而言則是「顧家、實在的好先生和好爸爸」,雖不夠浪漫,卻非常「腳踏實地」。全家要出去玩時,翁啟惠還會細心收拾可能的急用品、藥物和小孩愛吃的零食。

最讓劉映理頭痛的,就是翁啟惠太醉心研究。有回她問一天到晚在實驗室的翁啟惠:「你的休閒是什麼?」得到的回答竟是:「我的工作就是作比較嚴肅的研究,休閒就是作比較輕鬆的研究。」但也就是對研究如此執著專注,讓翁啟惠成為國際知名的重量級學者。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