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勻之新書「記者生涯雜憶」發表

人氣 1

【大紀元1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靜紐約報導)9日(週六)下午2時,資深新聞記者周勻之新書「記者生涯雜憶」發表會在法拉盛購物中心舉行。會議由紐約華文作協和紐約文化沙龍主辦。

該書回憶作者30多年從事新聞工作的經歷,有趣聞軼事、人土風情的描寫,也兼雜時事、政治和社會現象評論。空間上包括兩岸三地﹐橫跨歐亞美,遠至非洲。

紐約華文作協會長、世界日報創辦人之一馬克仁先生說,周勻之1982年到世界日報工作,曾任編譯主任和世界週刊主編,1996年離開世界日報。在他的新書中,可以看到他對在世界日報工作時期的懷念,同仁之間的關愛。他的新書的出版可以看出他對新聞事業的熱忱,退而不休。也說明媒體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對青年後輩起了很好的引導。

作家趙淑俠女士說,這是一本很好的回憶錄。第一,它真實、誠懇,點到為止,不囉嗦、拖沓﹔第二,有時代性和社會性。不太怕得罪人,當講就講﹔第三,它深入人性,不只是說表面現象。另外,全書從頭至尾,信手寫來,不同於傳統的以年代分割章節,而是以小標題分開﹐有很強的文學性。

作家王鼎鈞先生說,該書封面設計好,內容也好。文字霍霍,故事精彩。他認為書名「雜憶」太謙虛。改為「大記者的小故事」比較好。一名記者可能在很年輕時成為名記者,因為出道時運氣好,抓住了大新聞。但當大記者就需要經歷大報的多年培養,有很多的新聞工作經驗,更要有自己的風格和氣派。如電影「羅馬假日」里的男主人公,雖然是一名記者,但他還是最後把公主的照片還給了她,而不是用去搶新聞。這就是大記者的風度。他覺得周勻之具備這些條件。他特別高興周勻之的新書能出版,因為朋友的成就就是他自己的成就。

華僑文教中心張景南主任說,該書描寫了記者生涯的點點滴滴,使它成為歷史的一部份。全書文筆流暢,顯示作者有很好的國學根底。他預祝新書出版成功。

作家趙淑敏女士說,她以一個讀者的立場閱讀了全書,欲罷不能,用了一夜的時間讀完。作者是隨意地寫,她是隨意地讀。許多事情點到為止,運用春秋筆法,褒貶都在字里行間。

最後,作者周勻之也談了本書的創作過程。書中的文章,原來是以連載的形式在「紐約社區報」上發表,出乎意外得到讀者的熱烈響應。所以決定集書出版。他在寫作時以工作地點的變遷為線索,從台灣的中央社寫到非洲,再到香港,把紐約的工作經歷放在最後。紐約是他得到前輩幫助提攜最多的地方。學然後知不足,在紐約時間越久,越不敢輕易動筆寫紐約﹐這也是他在書中描寫紐約的經歷較少的原因。(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脫胎換骨新書 展現馬英九北市施政八年成果
守護大湖客庄 238伯公祠話傳奇
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新書24日發表
俄羅斯出版索忍尼辛全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