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慾橫流世風日下中國倡榮辱教育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2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韋娓2006年12月21日華盛頓報導)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處於道德標準新舊交替的真空期,道德敗壞的事例比比皆是,於是中國當局今年年初提倡開展道德教育。

但是,有學者認為,口號並不能起理想作用,整頓社會風氣有賴於經濟、政治、教育和宗教文化等多種措施的實施。

*社會主義榮辱觀*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年3月對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提出,要引導廣大幹部和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

*王建偉:新的治國理念*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王建偉認為,這是新上台領導人腳跟基本站穩後的例行做法。

他說:“ 胡錦濤上台以後,在他權力鞏固以後當然要提出一些新的治國理念。”

*何頻:社會的是非不明*

多維網創辦人、時事評論員何頻指出,中國領導人提出這種口號的背景是社會的是非不明。

何頻說:“中國領導人有這樣的習慣。因為體制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領導人上來就會提一些口號,所以胡錦濤就提出了八榮八恥,這反映了他們的體制基本上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解決問題的話,他們就擅長於利用一些政治口號來鼓動或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往往提這樣口號的根本原因是這種現象已極其嚴重了。他為甚麼提八榮八恥呢?因為整個社會已經不知道甚麼是光榮、甚麼是值得讚揚的事情、甚麼是羞恥的事情。”

*民謠:九十年代人宰人*

近年來,中國有一首流傳甚廣的民謠說:五十年代人愛人,六十年代人斗人,七十年代人防人,八十年代各人顧各人,九十年代人宰人。這裡的“宰”當然不是宰殺,而指詐人錢財的不道德商業手段。

改革開放一下子把十億中國人從社會主義大鍋飯的堅實大地拋進自由市場經濟的顛簸大海。人們原本掌握的陸地生存技能彷彿全都失效,各自在商品經濟的波濤中載浮載沉。

*沒有新的道德規範*

分析人士說,在社會轉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的時期,舊的道德標準像廢棄的壇壇罐罐一樣被打爛,而新的社會規範卻還在勾畫階段。

王建偉博士認為,這是中國在轉型期的必然現象。

王建偉說:“中國處於轉型期,以前的道德標準在新的商品社會環境下受到很多侵蝕,物慾橫流,腐敗層出不窮。以前一套舊的道德規範,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能遵守,但是又沒有新的道德規範。”

*李少民:只有市場經濟*

那麼,中國社會目前道德淪喪是不是源自商品社會的市場經濟體系呢?歐道明大學的李少民教授對此持否定的看法。

他說:“流行的看法大概是說,市場經濟把道德搞衰敗了。我跟他的看法恰恰相反,只有市場經濟才會把中國的道德水平提高。”

*只要能賺錢就行*

李少民教授說,當今中國社會道德敗壞現象的根源是文革時期毛澤東所鼓動的打砸搶、侵犯私有財產,再加上改革時期鄧小平所提倡的致富光榮,混淆了人們的是非標準。

李少民說:“ 毛的文化還在人們的腦子裡, 就是中國人幾十年革命不講產權的文化,鄧現在又告訴你賺錢光榮,那麼有錢光榮再加上毛的不擇手段,甚麼都可以胡來,這兩個加起來是甚麼?就是中國的道德文化相當亂,只要能賺錢就行,不擇手段、違法都沒關係。”

*經濟欺詐高峰期*

於是,中國社會世風日下,騙人把戲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如假結婚、虛無縹緲的房地產項目和傳銷、金融詐騙、虛假治療、假文憑和騙人錢財的廣告等。中國公安部說,中國正處於經濟欺詐高峰期。

*口號的作用不大*

面對嚴重的道德危機,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了樹立八榮八恥的口號。

不過,王建偉博士認為,要整頓道德風氣,口號的作用不大,得發展經濟,縮小貧富差距,並改革政治體制,制約政府的權力。

王建偉說:“一方面經濟繼續發展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大家都豐衣足食,這樣不道德、不規範的事情也會減少;另一方面。要通過政治改革使政府的權力得到監督,包括媒體的制約和政府的自檢。”

*進行法治建設*

李少民教授也認為必須進行法治建設。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不到六十年,但是憲法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動,在民眾心目中威信喪失,所以要正法,讓憲法有其神聖的震懾力。

*宗教信仰自由*

然而,何頻認為,宗教信仰自由是解決社會道德敗壞問題的關鍵力量。

何頻說:“首先應該有宗教信仰自由,不管你是信佛教、信基督教還是信天主教,都應該有他自己行為的自由,我認為這是最大程度上能夠補償現在道德淪喪的最好的力量。”

*崇藝農:重點放在教育上*

中國文化國際基金會主席崇藝農博士認為,治理道德問題要治標更要治本,應該把重點放在教育上,家庭、學校和社會尤其要對下一代進行教育。她認為,公共媒體利用楷模和榜樣來傳播信息是有效的措施。

崇藝農說:“不但是潛移默化的、而且還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那種信息。這種信息接觸之後,又不斷在生活裡由他所認同的楷模,這個人可以是籃球明星、可以是你的父母、也可以是你的老師、也可以是你欽佩的同學。如果在這些場合中,在外界輿論的影響下,在行動上自覺地體現這些準則,然後這些準則會漸漸變成習慣,這種習慣會漸漸變成內心的準則和道德標準。這種東西一旦形成後,有人沒人看著你你都會行為一致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開架髮品爭奪戰 由日本燒到台灣
再傳鎮壓信號 成都農民示威13人被抓
美禁慾教育對象不只青少年 也包括成人
製造業「附加價值率」一路下滑 高科技只剩17%值警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