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魏文侯講誠信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戰國時代,魏國的第一個國君叫魏文侯,由於他處處誠信待人,無論當官的還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國因此迅速強大起來。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獵練兵。

到了次日,下朝後舉行宴會,魏文侯準備在宴會一結束,就去打獵練兵。可是,宴會快結束的時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還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對席間的眾臣說:“對不起,我要告辭了。趕快準備車馬,我要到郊外去打獵練兵,那裏已有人在等我了。”眾臣一見國君要冒雨出門,都走上來勸阻。這個說:“天下這麼大的雨,怎麼能出門呢?”那個說:“去了也無法打獵練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說:“打獵練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訴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眾臣中有一位自告奮勇的人說:“那好,我馬上去告訴。”魏文侯把手一擺說:“慢,要告訴得我自己去。”那個自告奮勇的人眨著眼睛彷彿沒聽懂。魏文侯接著說:“昨天是我親自跟人家約定的,如今失約,我要親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說完大步跨出門外,頂著大雨到管理山林人的住處去。

戰國時的魏國是很強大的,原因是魏國的國君很會治理國家,但更重要的還是魏文侯的人品讓人敬重,眾望所歸,人心所向,靠的就是他講誠信的美德啊。

一個人的品格不應由他的特殊行動來衡量,而應由他的日常行為來衡量。

【明慧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時報記者洪敏隆/台北報導〕創刊卅六年的漢聲雜誌社昨天獲得台北市政府譽揚,台北市文化局在八德路四段七十二巷的漢聲社址,設置朱銘大師作品「一柱銅筆」,漢聲雜誌社也將一樓開闢人文空間,做為推廣傳統文化的據點,活絡社區。
  • 【大紀元1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二十三日專電)全球知名紐約梅西百貨 (Macys)感恩節遊行今天冒雨盛大舉行,台灣鴻勝醒獅團成為八十年來第一個參與這項遊行的國外傳統文化表演團體,儘管遠從台灣帶來高達六公尺的巨大醒獅不敵大雨導致推輪故障無法完成整個遊行,但是透過NBC電視實況轉播,還是增加不少台灣的國際能見度。
  • 孔子曾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以恭敬之心待人,這樣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對待長輩或師長這就更應該恭敬了,這是知禮守禮有修養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傳統美德。
  • 〔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台東縣文化局整合縣內原住民文化產業,昨天發表部落工藝地圖,將各種結合原住民傳統文化及現代創意的生活實用品,轉化成精品導入旅遊市場,鼓勵遊客「用手去旅行」。
  • 清朝時,某地有個德高望重的老者,他富而好德。有一年除夕夜,他準備到正屋出席家宴,兩位奴婢在前面執燭領路,走過院落中時,老者一抬頭發現樹上有人,於是便停住腳步,讓奴婢放下蠟燭拿來點酒菜,又找了個藉口將家人都打發走,然後對著樹上說:「樹上君子,這裡已經沒有外人了,趕快下來吧!」樹上的人聽了嚇的幾乎掉下來,老者說:「你不要害怕,老夫怎麼忍心抓你呢?」
  • 譚獻,號復堂,浙江仁和人,是清朝著名的詞人和文學家,為人謙遜,溫和大度。
  • 大紀元記者石山溫哥華報導)新西蘭著名中國文化研究者、國學家劉宏毅博士11月25日在溫哥華「文革四十週年溫哥華華人懇談會」上,作了題為「精神重建與國學危機」的演講,他認為,一百多年來,中國文化遭到滅頂之災,直至四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最徹底的否定。中國人的傳統被作為「四舊」(舊思想、舊觀念、舊風俗、舊習慣)遭到徹底剷除,如今七十歲以下的中國人鮮見讀過《三字經》的,劉博士認為,中國文化的「失憶症」現狀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示。
  • 記者就「如何推動台北市的城市外交與突顯台北特色,以提升台灣國際地位,增加國際能見度」分別採訪了三位民調較高的台北市長選舉候選人:國民黨籍候選人郝龍斌、民進黨籍候選人謝長廷和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他們似乎都不約而同的認為傳統文化才是台北市立足國際的競爭優勢。
  • 自由社會與傳統文化絕無矛盾,合則兩美,分則兩傷。中國慾實現自由社會,則必重傳統文化;中國慾復興傳統文化,則必倚自由社會。如果誰說自由社會與傳統文化是矛盾的,是不可調和的,那我只能說其既不知自由社會為何物,亦不知傳統文化為何物。如果我們能真正理解自由社會,我們就一定能真正理解傳統文化,反之亦然。當今中國正處在專制社會向自由社會轉型,傳統文化替代專制文化的時期,深刻理解甚麼是自由社會,甚麼是傳統文化,以及兩者的關係,對中國的命運,乃至世界的命運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銜西山的木石填東海;麻姑成仙後,曾經歷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