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胡星斗:由粮食涨价看中国农民困境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2月7日讯】(大纪元记者辛菲采访报导)据大陆媒体日前报导,今年11月以来,粮食和食用油突然全线涨价。北京市米价、面价、食用油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食用油价格上涨一成,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上海市场的食用油价格也出现“跳高式”增长。深圳、广东等地粮油价格也出现上涨。由粮油价格上涨引发的多个行业成本和收益的加速变化,正快速传导到整个产业链,尤以下游行业受影响最大。

大纪元特此采访中国问题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胡星斗教授身兼北大资源学院国际企业管理研究所副理事长、副所长,和平大使,从事政府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诸子百家与企业管理的教学与指导研究生工作。以下是访谈内容:

记者:您怎么看近日粮食和食用油上涨的情况?

胡星斗:涨价可能是必然的。因为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太高,而且基本上都是小农经济、分散的个体农户生产方式。中国的粮食、各种农作物的价格普遍都高于国际市场,相对价格比很多发达国家要高出10倍。

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农用生产资料基本上都是垄断生产的,政府指定企业生产,实行专营,缺少竞争,造成化肥、种子、农机、水泵、拖拉机等价格都很贵。

此外,农民又都是小农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所以效益非常低。从全国范围来看,种地基本上都是亏本的。即使搞农业产业化,农民为企业提供原料,但是农民还是处于弱势的地位,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不能联合起来,个别的农民根本无法与资本家、企业主平等的谈判,而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对方的价格。

另外,农民要想提高自己的粮食产量,或者运用更多的技术搞规模经营,或者搞其它的农业生产,都需要大量资金,但目前农民却没有获得资金的渠道。国有企业不屑于给农民贷款。农村70%的资金是靠地下金融,或者亲朋好友的借贷或高利贷,因此农村基本上处于金融真空的状态,没办法搞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这也是粮食成本高的原因。

记者:您认为,如何才能从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陷阱中走出来?

胡星斗: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破除政府对农用生产资料的垄断,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的企业、特别是私有企业,竞争生产的局面。

政府不能与民争利,不能参与生产和经营,不能从事生产或干预生产,而主要负责对农资生产质量的监督。这样,各个企业才能通过竞争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通过非专营的方式降低销售渠道的流通的成本。

另外,在中国农村应该鼓励成立各种农业协会、农业专业协会、甚至农会等, 让农民有组织的进行生产和对外销售。而且农会可以通过吸收储蓄或销售产品储存资金,起到信用和贷款方面的作用,这样就解决了金融真空的问题。

浙江台州农民组建农会遭打压 (大纪元)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改革方法在目前的中国是否可行呢?浙江台州等地的农民曾向政府申请组建“农会”,但却遭到打压。

胡星斗:如果中央没意愿改革,就实行不了。对农用生产资料的垄断的破除,因为涉及到既得利益集团,要破除既得利益,可能还是要靠“上面”的决心。

地方政府最怕农民组织起来,虽然只是经济技术的组织,但是他们仍然怕承担政治上的责任。所以很多地方实际上对农民专业协会不支持,甚至采取暗中打压的态度。但我想这是不对的。

如果不从制度层面解决,农民处境只会越来越艰难,城乡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记者: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被免除,是否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呢?

胡星斗:虽然中央免除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中国农民看起来是没有税,但实际上仍然承担着很高的税。据国家税务总局一个副局长透露,农民还承担着中国的第一大税收—增值税的60-70%。这个增值税主要是以农民高价购买农用生产资料而付出的。农民卖出粮食的价格相对便宜,但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却非常昂贵。

尽管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但对农民远远不够用,而且这些钱并没有真正用于改善农民的生活,农民得到的实惠很少,很大部分被县乡政府机构拿去了。而且从农村被吸走的资金更多。而且农村每年数千亿元的资金被抽走,用于工业或城市建设。

因此,虽然中央提出工业反补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但实际上还没有实现。

记者:粮食涨价后,农民是否会得益呢?

胡星斗:粮食价格高,农民不一定得益,说不一定还是处于亏损的状态,一年的辛苦有可能没有任何经济效益。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太高,粮食销售渠道不畅通,农民增产不增收。由于缺少农会等渠道,所以农民的粮食只能卖给国家,或者在小市场上卖。在小市场上卖,卖不出去多少,大部分只能卖给国家,靠粮站收粮食,因此很难卖出一个高价。

农会的作用是组织统一的生产和销售。每个农会都应是一个独立的品牌,消费者认农会的品牌从而购买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中国没有农会,因此每个农民只能是零散的对外销售,粮食也卖不了好价格。

记者:那么价格上涨后谁获利呢?

胡星斗:获利者很可能是垄断的利益集团,农资的生产者和垄断经营者和销售者。他们或者是政府部门,或者是在政府部门保护下的特殊利益集团。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农民得不到多少利益,不亏本就算好的。

据各种科学的计算,前几年农业生产平均一直在亏本,农民的投入与产出比大概是1.1:1。近两年因为减掉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因此给人的感觉好一点,但实际上早就被化肥、杀虫剂等价格的上涨抵消了。所以农业生产仍然面临很大的困境。

记者:粮食是一种基础性商品,它一涨价,其它商品会跟着涨价,有专家担心会导致通货膨胀。您怎么看呢?

胡星斗:有可能,因为农业提供了工业的30-40%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有可能导致工业生产成本全面提升,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粮食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很重要的原因。当然通货膨胀不仅取决于粮食,而且取决于其它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实际上,温和的通货膨胀在中国一直存在,很有可能不是成本推动型的,而是投资推动型的,主要是政府大量的投资“政绩工程”等,造成表面的繁华,带动了房地产等各方面价格的攀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胡星斗、任华:废除信访制度建议书
胡星斗:中国——动乱的威胁
中国必须警惕“坏的社会主义”与“坏的资本主义”的结合
讨论:如何遏制农村腐败现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