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國何以應對能源方面的挑戰?

標籤:

【大紀元2月18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山東省部分高校因取暖費用高漲決定延長寒假一至二周,以節省辦學成本。燃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勢必給企、事業單位的正常運作帶來不利影響。中國將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美國托萊多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冉伯恭博士、英國利物浦工商會英中貿易聯絡中心負責人吳克剛博士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由本台記者楊家岱主持。

記者:山東省一些大學說是不堪能源費用的高漲,決定延長寒假。這一點報導,使我們想起來,中國一方面能源比較緊缺,另一方面又想保持高增長。中國的能源決策應當遵循一個什麼樣的思路?吳博士您先談。

吳克剛:我想主要兩個方面吧,第一個方面,現在中國持續的經濟發展,特別是製造業的經濟發展,同時老百姓生活水準的提高,用電、用能源的消費量的提高。這兩個加起來,使得中國自己本身的能源供給是遠遠的不夠。

那麼在這一種情況下,一方面要保持高經濟的發展;另外一方面,現在有一個說法,就是中國現在的能源浪費率也很高,就是說高能耗。所以一方面,我想減緩經濟增長當然不是出路,主要還是要從節約能源這個角度去。當然現在在講風能、在講核電能,在講其它的綠色能源,太陽能,這些都是應該考慮的措施。

記者:好像一個是能源的開發,另一方面是能源的節約問題。就這兩個方面,我們請冉教授也談幾句。

冉伯恭:我覺得中國的能源問題發生種種的,從長遠宏觀的來看,應該是短期的,短時期的。因為中國有很多優越的條件,有很多自然資源。比如說中國有很豐富的水力發電的資源,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在世界上水力發電的資源到現在為止,使用的還不到30%,大約20%左右。那麼另外中國的煤炭資源也是非常的豐富。另外中國的核電子發展也是剛剛起步,中國在核能發電方面可以有很大的空間。

中國現在的困難就是說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急需要創造工作,而且數量很大。前些日子布什總統談過,他就職五年多以來,經過很大的努力,在美國才創造了400萬個左右的新工作。在中國,每一年就需要2,500萬個新工作,才能滿足這個社會的需要。這種情形,中國的工業不能停下來,會產生社會問題,甚至是政治問題。

記者:兩位好像都主張要堅持發展,不能因為能源緊缺就不發展。那麼剛才吳博士提到有一些高耗能的企業,這些高耗能企業的淘汰問題在國內已經談了一段時間了。所謂高耗能企業主要是指鋼鐵、建材等,這些工業不能夠淘汰呀!這些工業能淘汰嗎?這些工業?這個問題您怎麼看呢?吳博士。

吳克剛:您剛才講得很對,像鋼鐵這些企業對於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的作用,是基本物資,你不可能淘汰它們。我講的主要就是說,現在在中國的生產過程裡邊,那個能源的效率不高,浪費的現象比較重,應該在提高能源的效應這方面多下一點工夫。

記者:剛才冉教授講到這個核能。中國科學院有一部分人也是主張解決能源緊缺的根本道路在於利用核能。中國在利用核能方面,目前在技術上面有沒有障礙呀?冉教授您了解的情況呢?

冉伯恭:中國現在核能發電的技術還是比較差。但是其它國家,有些國家在發展核能上面也達到了飽和的程度,像法國。中國與外國在發展核能方面可以請外國人幫忙,這絕對是願意與中國合作的。

記者:最後一個問題,汽車是能源消費大戶,可是中國現在還在進口高油耗的汽車。這個矛盾怎麼解決呀?吳博士。

吳克剛:中國從長遠來說不應該大量的發展汽車產業。因為汽車產業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密集的國家來說,對整個環境的質量也好,對它將來的能源消耗也好,都不如發展公共交通,把公共交通發展成為人口移動的主要交通工具。

記者:冉教授同不同意吳博士這個看法?

冉伯恭:因為大家生活水準提高、購買力提高,很自然的他就會要求有私人汽車。現在中國幾百家當中,差不多有十家有私人汽車,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問題、交通擁擠問題。而中國有20%、30%的家庭有私人汽車,這是很不得了的,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呢?這個問題對中國是很大的一個挑戰。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環保團體促發展可再生能源
柏南奇:為控制通膨  美利率可能再調升
OPEC下修需求預估  削減產油配額機率升高
福特汽車將於2010年之前生產油電混合動力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