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大地質專家:鑽井挖到的地熱泉水較易枯竭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日電)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系調查研究指出,台灣溫泉分佈在全球屬一屬二,但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民眾仍要懂得珍惜資源,好好規劃,溫泉才可源源不絕;近年有些房地產以新挖掘到溫泉做廣告招徠民眾買房子,其實,有可能只是鑽井挖到的地熱泉水,比較容易枯竭。

台灣大學一年一度的杜鵑花季即將開始,地質學系配合在校總區舟山路地質標本館舉行「發掘台灣溫泉展覽」,展出宋聖榮教授、助理教授林立虹針對台灣各地自然湧泉的一百二十八處溫泉研究調查成果,今天舉行展覽記者會,校長李嗣涔、地質系主任陳宏宇致詞指出溫泉要適當規畫才可永續不絕。

宋聖榮說,立法院通過溫泉法,把溫度超過攝氏三十度,且水中離子成分超過五百ppm的泉水稱為溫泉,至於冷泉因溫度在二十度C左右,但二氧化碳含量超過五百ppm,仍納入溫泉法管理。

他指出,台灣溫泉約五分之一分佈在火成岩地帶,以陽明山區大屯山系密度最高,龜山島、綠島也有;約四分之一分佈在沈積岩如西部麓山帶、東部海岸山脈與宜蘭平原一帶;約三分之二分佈在變質岩區如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

研究調查指出,台灣北部大屯山群溫泉露頭點超過三十個,以北投溫泉、中山樓溫泉、陽明山溫泉等較著名,主要是雨水天水滲入地底下後,被火山岩漿加熱或吸收來自岩漿的氣體,再循環到地表形成,特徵是高溫、酸性,即大都高於五十度C,酸鹼值小於三到四,富含各種離子成分,以硫酸根離子最多,其次是氯離子、碳酸根離子,因此以酸性硫磺鹽泉最多,也有中性碳酸鹽泉存在。

北投地區除了稱為青磺泉的天然溫泉,還有引山泉水或溪水導入鑽鑿噴出的汽水混合池中,讓清水吸收火山氣體和熱形成溫泉,是人工溫泉,當地俗稱白磺泉,硫磺谷溫泉即屬這一類。

台灣北部著名的烏來和宜蘭礁溪溫泉不是火山岩區溫泉,是中性碳酸氫鈉泉,為天水滲入地底後被地溫梯度加熱且與岩石發生反應,再循環到地表所形成。

台灣西部沈積岩區的溫泉分佈較少,以南部的中崙、關子嶺溫泉和新竹苗栗地區的清泉、泰安溫泉較著名,前兩者是鹼性的碳酸氫鈉氯化物泉,也是熱泥泉,後兩者是中性的碳酸氫鈉泉。

東部和脊樑山脈的變質岩區,包括板岩區和大南澳片岩區,是台灣地區溫泉分布最多的區域,溫泉露頭點超過八十五個,大多分佈在陡峻的山谷中,著名的有台東知本內、外溫泉、金崙、金峰溫泉,花蓮瑞穗、紅葉溫泉,南橫寶來、石洞、霧鹿溫泉,南投東埔、廬山溫泉,宜蘭清水、仁澤溫泉等,溫度從低於四十九度C的低溫溫泉到高於九十七度C的沸騰溫泉都有,包含中性的碳酸氫鈉泉和少量的硫酸鹽碳酸氫鈉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