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蘊含的佛理

清心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2日訊】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化精髓的一部份,作者羅貫中以一曲《臨江仙》開篇,不僅概括了整個三國故事,而且其寧靜致遠的意境濃縮了整個人生。

有人說羅貫中是一位學佛的居士,這一點從《三國演義》給人的啟發與沉思中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對佛教有很深的研究並身體力行,是很難寫出如此發人深醒的傑作。一部好的作品,除了噲炙人口以外,更重要的是引起人們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沉澱心中的雜質,使境界得到昇華,讓讀者與作者引起共鳴,其作用決不亞於哲學對人的啟迪。

隨遇而安,順應天道

佛教講因果,有因就有果,種甚麼因得甚麼果,中國古老的文化更是講因果報應,常聽老人們說,為兒孫積點德吧,這個德就是將來為得善報種的因,因果報應很複雜,有現世報,後世報,有報到自己身上,家人身上,還有報到子孫身上。試看曹操當初大權在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專橫跋扈,挾天子以令諸侯,氣焰囂張,不可一世,被世人稱為奸雄,可惜曹操不信因果,他決不可能料到曹氏稱帝以後,司馬氏會以同樣的手段對待他的兒孫。筆者少年時代即讀《三國演義》,那時也就是看個熱鬧,及至成年,看到了中央電視台製作的連續劇,演員的表演功夫把因果絲毫不爽的真理展現給觀眾,每當此時,是否有人能聯想起自己,是否為自己的惡事惡念感到恐懼,因為果報遲早會到來,不是不報,時侯不到,這是羅貫中借曹操的故事提醒眾人,真誠懺悔,以消罪業。

修行佛道的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淡泊名利,隨遇而安,順應天道,人永遠無法和自然規律抗衡。除了佛法,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也提倡「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人是自然的一部份,當然要遵循自然規律行事,不要執著自己的見解,因為一切皆空,執著除了帶來痛苦,別的甚麼也得不到。諸葛亮可謂「鞠躬盡粹,死而後已」的典型,以至後人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感歎。但是他「七出祁山」的逆天行事終以失敗而告終。

當漢朝氣數將盡時,任何人都挽救不了它的滅亡,這也就是為甚麼當劉備三顧茅廬尋訪諸葛亮未遇時,巧遇崔州平,懇請他出山復興漢室時,崔州平拒絕的原因,崔直言相告,漢朝氣數將盡,不是人力所能挽回,勸劉備順應天意,但劉備胸懷大志,無法放棄復興漢室的理想,因此真誠邀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為了報答知遇之恩,竭盡全力貢獻自己的才華,可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年輕時代百戰百勝,以至使曹操聞風喪膽,讓周瑜英年早逝,但即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的諸葛亮,當逆天行事時,也挽救不了失敗的命運。事實上劁週一直上奏後主劉禪,夜觀天象的結果是魏不當絕,此時北伐不利,諸葛亮智慧過人,豈能不知天象,但為了報答託孤之重,寧願逆天行事,即使知道失敗,也要按自己的意願去作,其情可嘉;但任何東西都不是永久的,包括人類的生命,因此,理智上來說,執著的追求沒有任何意義,諸葛亮費盡千辛萬苦,用畢生心血建立的蜀國,最後還是讓劉禪拱手讓給了魏國,諸葛亮的功績今何在?只為後人留下無限的感慨!時也?運也?還是命也?

有捨才有得

佛教講「捨得」,有捨才有得,小捨小得,大捨大得,不捨不得,同時教導眾生捨去自私自利,以德為本,中國古語也有「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可載舟,亦可覆舟」,劉備可謂深諳此道,魏蜀吳三國之中,劉備勢力最弱,然最終能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結果,除了與諸葛亮的忠心耿耿,料事如神分不開外,與劉備的德行也有很大關係,他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倘若劉備懷疑諸葛亮,那麼諸葛亮縱有天大的才能, 也難以施展,當劉備問及諸葛亮有多大的智謀時,諸葛亮回答「主公有多大膽略,亮就有多大謀略」,劉備便當機力斷把自己的配劍交給諸葛亮,此等行為,又豈是小肚雞腸之人所能豈及?

再者,劉備具有仁義之心,以百姓為重,不願拋棄百姓,挾民渡江的場面感人至深,劉備雖不佔天時和地力,但他佔了個人和,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義薄雲天的故事千古傳頌,至今無有出其右者,這樣的胸懷,不成大事,也實是不合天道;另一方面,劉備仁德之心人所共知,他好不容易得了謀士徐庶,但當得知徐庶之母被囚禁在曹營時,在徐庶得知大量軍事機密的情況下,便毫不猶豫地放走徐庶探母,此等胸襟,非常人所能及,因此才有了徐庶「回馬薦諸葛」及「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故事,正是因為劉備捨了徐庶,才得了諸葛亮,仁德至深,確實能感天地,何況於人乎?

天人感應

人若不修行,其一生的榮辱禍福都由業障來牽制,自己絲毫做不得主,表面上通過自己奮鬥得到的東西,其實還是命裡該有的,命裡沒有的,無論如何也爭不來。無形的業障是不能通過邏輯分析來判斷的,古人讀《四書五經》,敬奉天地,自有天人感應,也就是現在講的潛意識,現代人不信命,不信神,一味迷信科學,很少有人能出現天人感應。

古時則很多,龐統到了「落鳳坡」就感覺到自己將喪身此處;諸葛亮在「七擒孟獲」後就知道自己雖有功於社稷,但因殺人太多,必損陽壽,因此在魏延誤闖「穰星壇」,致使諸葛亮不能延壽時,他並沒有怪罪魏延,因是天意;從呂布之死也能看出天數的作用,呂布驍勇善戰,曾把女兒綁在身後單槍皮馬突出重圍,為何最後卻被曹操擒住, 因為他沒有了士氣,客觀地說,他自己若想逃,以他的能力,還是能出去的,關鍵是自己認為自己不行了,從他一慣的行為就可以看出,他沒有定力,如果自己認為自己不行了,別人再怎麼認為你行,也是枉然,如果深究其理,這就是業障在起作用,如果命該亡,沒有客觀條件,主觀上也會讓自己滅亡,這就是法師講經中說的,別人不給你找事,自己給自己還要找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給我們的啟示,世事莫不如此,人類也就這樣無窮盡的循環,又何必計較是非成敗,因為它轉瞬即空,古人為攻城奪地,奮勇廝殺,最終成為後人的笑談。羅貫中以「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作為三國演義的結束,啟示後人順應天道,看淡世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韓媒體今天報導,在資訊技術(IT)市場上,並沒有絕對唯我獨尊的霸者。目前,南韓、台灣及日本三地的資訊技術業界正在半導體、超薄平面液晶顯示器、手機等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上演著一場資訊技術的「三國演義」。
  • “鐵三角”張國立、王剛、張鐵林早已成了“品牌”,而一手“炮製”出“鐵三角”的編劇鄒靜之也因此被張藝謀與吳宇森看中,被請去為《千里走單騎》與《赤壁》寫劇本。昨天,不太露面的鄒靜之出現在為10日起東方電影頻道播出的電視劇《宋蓮生坐堂》發佈會上,被記者“逮了”個正著,“逼供”之下,鄒靜之終於透露,《赤壁》的故事是《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相結合的成果。
  • 日前,周潤發在香港屯門騎術學校完成了自己最后一堂騎馬課后,啟程前往美國洛杉磯拍攝電影《加勒比海盜3》

      經過訓練發哥如今馭馬如履平地。如此辛苦的訓練馬術,原來周潤發正在特意為明年五月開拍的電影《赤壁之戰》做准備。吳宇森對《赤壁之戰》作了很大修改,原本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和諸葛亮斗智的情景,在電影中變成了周瑜和劉備之間的戰場抗衡,而很多場面戲都在馬上完成,敬業的周潤發于是利用時間學習騎馬,避免屆時造成危險。

  • 《三國演義》開場白道:「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晉朝人張季鷹好酒縱任。有人勸他要考慮身後名聲,他說:「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 我好喜歡三國演義卷首的這一首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壷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校談中!」時不時的浮上心頭,一再背誦、咀嚼。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大紀元2月1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三日電)張飛是「三國演義」中知名武將;除此之外,史學家根據陝西岐山縣博物館收藏的張飛「手書」碑石判斷,張飛不僅識字,且應擅長書法。
  • 趙雲,字子龍,是《三國演義》蜀漢五虎將之一,素有「虎威將軍」及「一身是膽」的美譽。其實趙雲最令人後人稱頌的不只是他的驍勇善戰,而是他有不同凡響的優秀人格。
  • 【大紀元3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縣九日電)為提升中原大學學生中文讀寫能力,經過校內通識中心國文教學組老師開會討論後,選出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張潮「幽夢影」、張愛玲短篇小說集、白先勇「台北人」、金庸「天龍八部」等十大精選讀物,並且要求學生寫心得,未來計畫集結出版。
評論